成都超8000人叫“建国” 超2000人叫“国庆”

30.09.2014  09:31

 

全国超过40万人叫“国庆”。

  有一个群体,他们的名字深深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从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来看,成都居民中,名叫“国庆”的人数超过2000人,名叫“建国”的人数超过8000人。其中,约70%的人中在40到60岁这个年龄段,男性居多。

  10月1日,祖国将迎来65周年华诞。在成都铁路局有一群与这个节日相同名字的铁路人,为了让旅客安全、方便、温馨出行,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出游的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50后”王国庆:新岗位上第一个生日

  对于从事货车车厢清洗工作的王国庆来说,今年国庆节将是他在新岗位上度过的第一个生日。1958年10月1日王国庆出生于铁路家庭。到铁路工作后干过货运员、货运调度员、货运值班员,2013年底调入八里站洗刷所任值班员。

  对于现在的生活,56岁的王国庆觉得很满意。今年10月1日生日这一天,他将一如既往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60后”毛国庆:检修机车也是件快乐的事

  虽叫国庆,但从事机车检修工作的毛国庆并不是10月1日出生的。“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父亲就把名字取好了。他说‘国庆’二字喜庆。

  1986年7月毛国庆从内江铁路机械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重庆机务段从事机车检修工作,这一干就是28年。毛国庆常说:“我的工作就是在机车上,每一台机车都是我的舞台,在舞台上挥洒汗水很快乐。

   70后”彭国庆:检车灯是生日的蜡烛

  10月1日,对于重庆西车辆段检车员彭国庆来讲,又将在岗位度过他的第40个生日。原本说好与妻子刘静出去旅游,但因工作需要,他被派驻到了兰渝铁路铺架基地,负责工程车辆的技术检查工作。去年的国庆,他也在岗位上度过。今年的生日,他又一次没有家人和朋友在身边,不得不一个人在铁路边的临时板房中度过。

   80后”赖国庆:动车组上的“美味大师

  今年31岁的赖国庆,自2004年10月进入成都客运段后一直担任列车餐车厨师工作。今年7月1日成都铁路局开行长途动车组后,被选拔到成都至武汉D368次动车组上担任餐吧领班职务。

  赖国庆毕业后分配到餐车工作。他说:“我们餐车既要有水煮鱼片、回锅肉等经典川菜,又要有酸辣粉、龙抄手等特色小吃,同时也要为小朋友准备冰淇淋、时令水果。只有品种多了,旅客才有可选择的嘛!

  10年来,他每个生日都是在列车上度过的。虽然很忙碌很辛苦,但赖国庆从来没有厌倦过自己的职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中级烹饪师资格。

   从名字看时代变迁

  /专家解读

  每个时代的名字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记忆。每个故事背后都折射出时代的烙印和变迁。国人起名的时代特征在背后孕育了什么含义呢?

   过去:名字承载了时代特征

  国庆、援朝、跃进、建国、超英、振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极具特色的名字曾令人感到自豪,名字已不单纯地是一种代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不同时期国人名字的变化,折射出新中国成立65年的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价值追求的提升。

  据介绍,65年前,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为了纪念人民翻身得解放,许多人给孩子起名中大多有“”、“”等字,女性大多是“”、“”等。人们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名字应运而生,名字以国庆、建国、胜利、振华、建新等居多。

  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抗美援朝、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建设等大事件对起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们纷纷将自己的孩子起名为跃进、卫国、卫民等名字,充满建设新国家热情的名字大为流行。在大跃进时期,起名“跃进”的不胜枚举,仅以李跃进为例,一个小地方就能找出一大把。

  上世纪70年代,“富起来”是当时每一个人的愿望,于是那时起名带“”的字就多了起来,什么多福、天寿、来财等。曾经有一家四兄弟,分别叫“有财、有福、有富、有宝”。1977年至1983年改革开放时期,繁复归于简练,“单名”引发重名高潮。“单名风”的盛行,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众一心追求“简单”、“宁静”、“朴实无华”的生活。

   现在:起名更讲究意境构思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感性的名字渐渐流行起来。与意义相比,父母更喜欢好发音、听起来顺耳的名字。如果名字中有“”、“”、“”等字的话,很可能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在上世纪90年代,名字更是千姿百态,名字中“”、“”、“”、“”等字陆续登场。

  如今孩子的名字,醒目、大胆、富有创意,风雅味十足。涵、子、博、雨、欣、轩、佳、思、琪、浩、昊、嘉等听起来很风雅的名字越来越多,占据较大比例。许多80后独生子女为孩子起名更是追求文化元素和时代特征。有关人员称,现在孩子的重名率极低,很多家长都给孩子起独具特色意义深远的名字,4个字的名字也逐渐多了起来。

  现在的人们在起名时,更加讲究意境的构思,既不偏重于时代,也不偏重某个地区和某种职业,开始更多地倾注于个人的感情和关怀,文化底蕴更加丰富了。

   两个“建国”的名字由来

  取名建国纪念新中国诞生

  再过几天,成都市民张建国也将正式年满64岁。张建国决定去天府广场看一次升国旗,上一次他去观礼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事了。这一次,张建国特意提前买好了绣有五星红旗的外套,衣服的胸口还印着两个字,“中国”。

  “这名字是我爷爷取的。”张建国说,其实小时候挺讨厌自己的名字,“因为周围的同学朋友有好几个都跟我名一样,叫建国。有人喊建国,都不知道叫的哪个。

  有一次,张建国半开玩笑地跟爷爷提出改名的要求时,得到的却是老人家的一通训斥,也让他对自己的名字,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爷爷说,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新中国,叫建国是为了纪念那些为了新中国所牺牲的先烈。”张建国回忆,自己当时还小,并不能完全理解爷爷的意思,但从老人严肃的态度中,他明白了“建国”二字承载的情感,也从此也打消了改名的念头。

  “活到现在了,才完全想明白了爷爷当年的用心。”张建国说,他亲眼目睹了60多年来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自己的名字,饱含了上一代人对祖国,对未来的期盼吧。

   改名建国希望祖国强大

  “这是特定历史阶段所衍生出的情况。”历史研究学者蒋庆说,成都1949年到1959年出生的孩子取名“建国”、“国庆”是最多的时期。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各种原因改名叫“建国”“国庆”的。

  今年40岁的刘建国则是在15年前才将自己“墨孺”这个颇带书生气的名字改成了如今的建国。

  “原因是1999年美国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的使馆。”刘建国说,当时他刚从校园踏入社会不久,“当时真的很痛心,就觉得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要受到这样的挑衅,我们的同胞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屈辱。”刘建国说,他一番思量后,将名字改成了建国,“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这次屈辱的事件和死去的同胞,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为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作出贡献。

  如今15年过去了,当年的热血青年不再年轻,刘建国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但我很高兴,因为中国现在真的强大了,曾经的屈辱应该再也不会发生了。”本版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吴冰清熊浩然综合新华社制图杨仕成

  原标题: 成都有2000多人,名叫“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