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首只返乡兴业投资基金怎样“引雁归”?

25.02.2016  10:27

  “如果基金投我,马上可以回乡建生产线。”45岁的杨斌是南充市南部县人,在上海打拼22年,掌握了无添加方便食品的生产专利,但苦于15%-20%的高昂融资成本,回乡发展有心无力。2月24日,杨斌在网上看到川商返乡兴业投资基金正式揭牌的消息,准备立即接触,看能否获得投资。

  专门设立支持返乡兴业的投资基金,这在全国尚属首例。随着基金正式启动,它的运作模式和机制,也浮出水面。

  基金有啥作用?

  补齐资金短板,做大“归雁经济

  这只基金很特殊。

  政府出资设立产业基金,全国多地都有,但基本是针对某一产业。川商返乡兴业投资基金则瞄准特定人群进行支持。

  长期观察四川宏观经济变动的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于建玮,深谙基金成立背后的深意:“异地川商创业多始于外出打工、当兵退伍等,所以很多川商缺资金,企业规模受限。川商返乡兴业投资基金有效补足这一短板,支持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在家乡谋求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发展。

  据省投促局不完全统计,30个省级商会共有企业会员逾1.6万家。数量虽多,却规模小、行业传统。30位商会会长反馈的信息是:异地川商中,大企业仅占总数1.2%,中小微企业占98.8%。

  为解决川商资金瓶颈,酝酿5月之久的川商返乡兴业投资基金宣告启动。

  “这只基金的独特之处在于有3亿元的财政出资。”四川省川商联合促进会会长宋永太认为,财政注资起到了“风向标”作用,一方面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另一方面,将撬动更多实体经济回乡,最终达到“双重撬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