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为患者解决病痛 我永远有空
李正平(左二)正为灾区儿童进行检查。 何军 摄
□本报记者 石小宏
“只要能为患者解决病痛,我永远有空。”——这是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李正平的口头禅。从医29年,这位以“以高尚医德立身、以高超医术济世”的专家,赢得了患者的好评和同行的敬重。在今年9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评选的“全国医德标兵”中,四川4人上榜,他正是其中的一位。
手机号码留给患者
李正平的母亲和三个哥哥都是医生,1984年他从重庆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如愿成为了一名医务人员,也成为家里的第4个医生。
他对这个职业充满了激情和动力。李正平对患者的那股认真劲在医院是出了名的。上门诊时,无论有多少患者,他都会仔细地对每一位病人进行询问、检查、开处方。为尽量减少患者的开销,能不做的检查坚决不做,能少用药的就少用。他还常把自己的电话留给患者,有什么情况可以随时联系他。不少患者也因此成为了他的朋友,逢年过节时,光是患者的祝福短信都有上百条。对需要手术的病人,手术方案他总是再三考量,最终找出最佳方案,用他的话说,“医生的一时大意,可能导致患者的终生遗憾”。
李正平对工作的执着也是医院出了名的。病人多的时候,他常常是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一年中真正能过上的节假日少之又少。2001年 4月,医院新建肝胆外科,李正平被任命为科室主任。科室成立之初,人才紧缺,特色不明。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坦然面对责任和风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下属,以优质服务回馈患者。
通过李正平的身体力行和全科人员的默契配合,科室实施了首例肝移植手术,多篇医学论文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予以发表。他自己的部分研究成果还被“黄志强胆道外科学”等权威著作收录。
2010年2月,李正平被任命为医院副院长,虽然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李正平仍然坚持会诊和手术,尽其所能为患者解决病痛。
珍藏援非“最佳记忆”
一旦碰到有紧急的医疗救援任务,或者到基层服务群众,总少不了李正平的影子。
1995年,李正平被派往赞比亚参加医疗援助工作。初到赞比亚,由于语言障碍,李正平与当地群众的交流非常困难,他便把经常用到的英语单词,如医疗器械、药物名称、诊断名词、礼节用语等汇集在一本小册子上,随身携带,一有空便掏出来读一读、练一练,以便与患者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在医疗队里,他主要负责外科,由于当地缺乏医疗资源和医务人员,李正平常常需要一天做好几台手术。当地是艾滋病高发区,医生的保护措施又不到位,做手术成为易被感染的高风险行为。但李正平一心为患者解决病痛,其他的并不太在意。
有一次,在距离李正平所在驻地300多公里的地方,我国使馆人员发生了严重车祸,医疗队立即前往事发地点进行抢救。由于当地医疗条件非常艰苦,整个赞比亚只有一台CT,为确定伤者伤情,李正平和他的队友们连夜将需要做CT的伤者送往目的地,再根据CT报告确定伤情后实施手术。连续一个多星期的奋战,成功救治了所有的伤员。“在非洲的两年多,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医疗水平很有限,却成为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李正平说。
灾区巡诊3000多群众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医院党委迅速成立医疗救援队。李正平主动请缨,担任医疗队队长,当天就带着救援药品和物资赶赴灾区。
4月21日凌晨5点,考虑到宝兴县还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况中,李正平主动向指挥部请求带领医疗队进入孤岛宝兴。然而,从芦山前往宝兴的道路多达十几处塌方,他决定绕道向宝兴进发。在距离重灾区宝兴县灵关镇还有16公里时,严重的塌方再次阻滞了医疗队的进行,李正平立即要求队员们每人背负重达三、四十斤的急救物资徒步前进。途中,他始终走在队伍最前面,为队员们鼓劲加油。冒着不断的余震和飞石,忘记疲劳和饥饿,徒步4个小时后终于到达灵关镇。来不及歇息,医疗队便在灵关镇医疗救治中心展开救治。
随着灾区救治工作的开展,医疗队需要深入到灾区每一个地方进行巡诊。从4月22日起,李正平又带着医疗队在崎岖的山路上走村入户。在最偏远的安坪村8组,海拔虽只有1300多米,但山路崎岖、多处塌方,加上连续下雨,道路非常湿滑,队员们带着药品爬了两个多小时才抵达。山上仅有12位老人居住,年龄最小的有69岁,最大的已有85岁。
医疗队为每个老人都作了身体检查,留下了日常用药并注明方法,还留下了联系方式。巡诊回来后,他们分外惦记山里的老人,特别在“五·一”劳动节那天再次攀山越岭前往探视。
10多天的巡诊中,医疗队走遍了灵关镇的4个村,28个组,1000余户人家部请求带领医疗队进入孤岛宝兴。然而,从芦山前往宝兴的道路多达十几处塌方,他决定绕道向宝兴进发。在距离重灾区宝兴县灵关镇还有16公里时,严重的塌方再次阻滞了医疗队的进行,李正平立即要求队员们每人背负重达三、四十斤的急救物资徒步前进。途中,他始终走在队伍最前面,为队员们鼓劲加油。冒着不断的余震和飞石,忘记疲劳和饥饿,徒步4个小时后终于到达灵关镇。来不及歇息,医疗队便在灵关镇医疗救治中心展开救治。
随着灾区救治工作的开展,医疗队需要深入到灾区每一个地方进行巡诊。从4月22日起,李正平又带着医疗队在崎岖的山路上走村入户。在最偏远的安坪村8组,海拔虽只有1300多米,但山路崎岖、多处塌方,加上连续下雨,道路非常湿滑,队员们带着药品爬了两个多小时才抵达。山上仅有12位老人居住,年龄最小的有69岁,最大的已有85岁。
医疗队为每个老人都作了身体检查,留下了日常用药并注明方法,还留下了联系方式。巡诊回来后,他们分外惦记山里的老人,特别在“五·一”劳动节那天再次攀山越岭前往探视。
10多天的巡诊中,医疗队走遍了灵关镇的4个村,28个组,1000余户人家,3000余名群众。每天除了送医送药,还积极向灾区群众讲解健康知识和防疫知识,开展心理辅导,做好抗震救灾进展宣传。
从灾区回来,李正平黑了、瘦了,眼睛布满血丝。但他说:“能为灾区群众带去切实的帮助,是我最大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