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还原三苏祠最美古风

26.06.2015  11:27

  三苏祠建祠以来最大规模保护维修工程,坚持保护第一、修旧如旧,预计春节前完工

  新闻背景

  三苏祠是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加之连续受地震灾害破坏和暴雨袭击等,需维修改造。经前期勘测调研,国家文物局将三苏祠定为一般灾区第一批开工的重点文物保护维修项目,2013年8月,三苏祠闭馆,开启了建祠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工程。

  三苏祠保护维修工程共分三期。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相关专家已通过一期工程验收。目前,第二、三期工程已展开前期工作,两期工程将以展览、陈列和景观园林为重点。方案显示,2016年春节前整个工程完工后,三苏祠将重新对外开放。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陆游登披风榭拜苏东坡遗像时作此诗,这也是眉山称为“诗书城”的来历。因为系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故居,三苏祠不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成了眉山的历史文化地标。

  2013年8月,三苏祠闭馆,开启了建祠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工程,期间,按照“保护第一、修旧如旧”、“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等原则,定制手工瓦片,扶正了已经倾斜15度左右的披风榭等。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三苏博物馆证实,对南大门、披风榭等16处古建筑进行保护性维修的一期工程已完工,二、三期工程也已进行前期工作,整个工程将于2016年春节前完工,届时,市民即可入祠参观。

  怎么修?

  坚持“四原”原则: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

  三苏博物馆基建科负责人林小平介绍,保护维修方案由国家文物局现场查看后多次研究制定,四川开禧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禧公司)负责三苏祠保护维修一期工程。

  古建筑专家吕崇平介绍,整个工程坚持“保护第一”,确保三苏祠内古建筑原有的风貌和构造,力求做到“修旧如旧”,以此为基础,再对展览陈列、消防安防、环境整治等进行整体规划、提升等。在此基础上,工程严格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的“四原”原则,尽可能有文字、图片等资料做依据,不能随心所欲。

  之前三苏祠曾进行过维修,祠堂内的一些楠木柱子用水泥包裹再上膏灰,这与资料记载的楠木柱不符,也破坏了原有的风貌。此次维修中,施工方将早年的水泥结构全部去掉,恢复原来建筑使用的楠木、柏木和杉木材料。

  这样修!

  选购60年以上老木料 定制土窑瓦片40余万片

  在原材料上,三苏祠内的木料共有楠木、杉木和柏木三种,为了保证木材一致,同时避免新木料因水分导致木材收缩,开禧公司相关人员跑遍眉山、乐山、雅安等地的木材市场,比照着三苏祠内木料选购60年以上的老料,有些甚至是百年以上的老料。“木料前后差不多找了半年才找齐。”林小平称,很多木材来自于别处的老屋,为找这种木料,有时还要守在人家拆除老屋现场,查看有无合适的老木料。

  开禧公司负责三苏祠项目的张毅也证实,除有些木材老料来源于市场外,还有不少老料来自别人的老屋。在修缮云屿楼时,需要四根杉木老料,工作人员跑遍周边均未发现,去年上半年偶然得知峨眉山市一户人家有合适的杉木,工作人员立即前往查看,发现房屋上的老料长度、直径均符合要求,遂开始了游说。“房主开始不答应,我们通过多方工作,终于将这四根长约9米、直径25厘米的杉木老料买回。”张毅说,为了这四根木料,花费达万元,等屋主拆房子又等了3个月。

  在瓦片方面也是如此,在维修过程中,工人拆下瓦片后进行清理,发现几种瓦规格不同。在仔细清理过程中,发现一些瓦上分别用楷书刻下了“大清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向山良”字样。“这样的瓦,时间和工匠名字都有,非常真实可信,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了这个依据,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后,三苏祠博物馆和施工方在川内找到了手工制作同类瓦片的一个厂家,定制了小青瓦、筒瓦等两类瓦片40余万片。“土窑烧出的瓦片既古色古香,又能保证承重力,增加其使用年限等。”张毅介绍,如今,三苏祠的大门、主殿之上,所用之瓦大多出自于此。

  在16处古建筑的保护维修中,披风榭知名度最高。披风榭系南宋嘉定年间,魏了翁知眉州时所建。后来,因年代久远,亭榭无存。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眉州人为纪念苏轼、陆游、魏了翁,遂在三苏祠内重建了披风榭,其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历经上百年,加之地震影响,披风榭最大的问题是整个建筑向西南方向倾斜,倾斜角度大概是15度左右。”林小平说,工程对屋面进行了拆除,只留下了框架,之后采取绳子拉伸、木梁顶等方式扶正屋架后,迅速更换糟朽木构件,填补支撑点,历经一个多月,才使其恢复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