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14.10.2014  14:05

——朝天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力建设新农村速写

记者 唐淑英

       
      迎着蒙蒙秋雨,驱车行驶在广陕高速朝天段百里新村走廊,满眼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丰收的喜悦写在村民脸上;树下,群群鸡鸭鹅在草丛中自由地觅食;树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屋协调统一、整洁美观;随处可见的老大爷老太太带着孙儿,悠闲地在文化广场扭着秧歌、跳着交谊舞……

      这是朝天区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力建设新农村,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实惠的缩影。而今,朝天五大百里新村走廊、两大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人们,正沐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累累硕果中,斗志昂扬,直奔小康。
       
      现代农业鼓起农民腰包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各部门要扎实推进强村行动,把新村建设打造成惠民富民的系统工程……”在朝天区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审定会上,区委书记蔡邦银的话掷地有声。

      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区把群众利益始终放在首位,仅上半年就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4200万元,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1.1亿元,有效破解了新农村建设投入难题。如今,核桃、蔬菜、畜牧、蚕桑、食用五大特色农业产业齐头并进,争奇斗艳。  

      以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先后注册了“曾家山”牌蔬菜省级著名商标,创建了“严大姐”等4个蔬菜品牌,辣椒等7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马铃薯、甘蓝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曾家山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基地成功创建为全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先后组建7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区2.8万户发展现代农业基地70万亩。

      坚持“两化互动、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在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夯实“第一车间”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商贸物流等二三产业,构建起了“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农民成了家门口的工人。71岁的平溪乡大竹村村民李春珍很激动:“平时帮业主的蔬菜地除除草、刨刨坑、施施肥、修修叶,蔬菜成熟时帮到采摘一下,活儿轻松,还能挣到每天70元的工钱。”土地流转后,农民既能得到土地承包费用,还能外出务工挣钱,不外出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科学规范妆点靓丽村庄

      在楼房、望云、光明等村,一座座楼房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或集居成片,或单家独院;或白墙红瓦,或绿色小院,房屋错落有致、风格协调统一,无不彰显“养生天堂” 新村独有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

      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朝天按照“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的目标,高起点、大手笔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突出城市、农村、产业、土地、基础设施规划“五规合一”,编制了覆盖农村全域、三次产业、社会事业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同时以乡镇为工作主体,以职能部门为责任单位,以村为基本规划单元,加快编制214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截至目前,新村规划设计基本完成,建成新村(聚居点)建设46个,规划实施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12个村。

      结合山区实际,探索园林式、景区式、小区式、集镇式、基地式、联建式等六种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既保持农村文化底蕴,又尊重农民首创,建成人口集聚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的新农村综合体4个,新改扩建农房20021户,民居改造率达40%以上。采取“整合项目、集成投放、重点打造”的方式,大力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目前,全区近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67%的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

      为提升农民技能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区还借助朝天职中等培训基地平台,推进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设立“村民电视课堂”,创办“农民工之家”,整合新农民培训、劳务培训等项目,大规模培训掌握1-2门专业技术知识的技能型农民工,今年已输出麻柳刺绣等品牌劳务人员6.0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