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11岁女孩拼命吃1个多月增重9斤 只为捐骨髓救父亲

15.03.2018  09:54
双流11岁女孩拼命吃1个多月增重9斤 只为捐骨髓救父亲 - Sichuan.Scol.Com.Cn
来源: e.chengdu.cn

  父女俩隔着玻璃窗,互相鼓劲

  罗长明进入无菌仓3天了,再过一周,从11岁女儿体内抽取的造血干细胞,将回输到38岁的罗长明身体里。

  确诊白血病一年半,2个多月前,罗长明的白血病复发了,骨髓移植成了最后一条生路,而只有11岁的女儿蓁蓁配型成功。但从小身体不好的蓁蓁当时体重仅有58斤,要给140多斤的罗长明做供体,体重不达标,一个多月里,蓁蓁拼命地吃啊吃,长到了67斤,终于一次性抽齐了所需造血干细胞。她说:“我要救爸爸。”

   爸爸突患白血病

  2016年8月底,家住双流的罗长明突然觉得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对妻子刘小兰说,“感觉喉咙有东西堵起。”在当地的医院做了血常规检查,医生说中度贫血,开了一些补血的药。在家休息了一周,罗长明还是觉得不舒服,再去复诊,血小板值又往下掉了,这一次,医生建议去大医院的血液科查一查。

  刘小兰说,当天是周末,只能挂了急诊,做了检查,但是等了两天都没有床位,罗长明就提出回家,“他说没得事,回去吃点药就好了。”但很快,检查结果就出来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听到是白血病,当时我就觉得天都塌了。”

  罗长明夫妻俩是双流人,平时,罗长明给公司开货车,刘小兰在皮鞋厂上班,一个月能挣六七千,加上种地的收入,虽然上有老下有小,但一家人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但罗长明开始接受化疗后,医疗费是笔巨大的支出。“把刚买几年的车卖了,到处借。”刘小兰说,几个化疗疗程下来,除去医保报销部分,还是花了20多万,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女儿成唯一供体

  “医生一开始就说了,他这个分型必须要移植。”刘小兰说,但是罗长明的父母都年过六旬,不能做捐献,唯一的妹妹又没有配型成功。“配型没配上,当时他比较难过。”刘小兰说,当时,唯一的女儿才10岁,所有人都没有考虑过让女儿做配型。

  就这样,罗长明只能孤注一掷,做了几个疗程后,2017年7月,罗长明结束了化疗,开始吃药维持治疗。但短短半年不到,2018年1月初,罗长明的白血病果然还是复发了,做骨髓移植成了最后的一线希望。

  “他说算了,不做了。”刘小兰说,从心底来说,一边是丈夫,一边是才11岁的女儿,既不能放弃治疗,又不忍心孩子遭这个罪,一想到这些,刘小兰就会伤心。

  很快,女儿蓁蓁和爸爸的配型结果出来了,6个点,半相合,可以移植。但是蓁蓁从小身体不好,出生时只有4斤多,在保温箱里待了3天,长到11岁,蓁蓁的体重只有50多斤,比同龄的孩子都矮小一些。但爸爸又属于微胖型,体重接近150斤,“医生说,至少供体的体重要是受者的一半,才能抽够移植的干细胞数量。”刘小兰说。

   一个多月增重9斤

  “我之前问她‘现在只有你能救爸爸了,你救不救’,她肯定地说‘救,我不怕’。”刘小兰说,因为体重不达标,蓁蓁只有靠吃东西,在短时间内把体重增长起来。

  “她从小就挑食,遇到不爱吃的菜,宁愿只吃白米饭。”刘小兰说,但是,蓁蓁知道自己需要长胖一点,爷爷奶奶给蓁蓁做她爱吃的骨头汤、蹄花汤和鱼,蓁蓁就听话地每顿多吃一碗饭,多喝一碗汤。

  “有时候,她也会给我说‘妈妈我吃不下、不想吃了’,我就问她‘那我们还救不救爸爸’,她就又多吃点。”看着懂事的女儿,刘小兰又欣慰又心酸。

  终于,一个多月时间,蓁蓁从58斤长到了67斤,罗长明因为前期感染,又瘦了10来斤。3月1日,蓁蓁开始打动员针,这是移植前让体内细胞增长的药物,会让人感觉到全身酸痛,但蓁蓁总是给妈妈说,“我不痛”。

  考虑到蓁蓁年龄小,体重轻,医生建议提前抽取,以防第一次没有抽取足量。3月5日,蓁蓁正式开始抽取造血干细胞,从右腿内侧的动脉置入一根筷子头般大小的管子,血液经分离提取干细胞,其余部分再输回体内。“问她痛不痛,她说不痛。”刘小兰说,其实每次抽血,蓁蓁的拳头都是攥得紧紧的,她怕说痛,就不给抽了。

  从上午8点多到中午1点,蓁蓁躺在床上,足足待了4个多小时。6日,第二次抽取,医生总共从蓁蓁体内抽取了24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足够给罗长明做移植了。

  3月12日,罗长明住进了移植中心的无菌仓,接受移植前的化疗。蓁蓁出院回家后,天天都要给妈妈打电话,问爸爸情况怎么样。14日,姑姑带着蓁蓁来到医院,隔着玻璃,蓁蓁往爸爸的方向靠,喊爸爸要多吃饭,给爸爸加油。罗长明见到女儿,忍着化疗后的反应,在电话里,尽量让自己声音不那么虚弱,跟女儿说着悄悄话。再过一周,蓁蓁的造血干细胞就将移植到罗长明体内,帮他建立新的免疫系统。

  临离开前,蓁蓁隔着窗玻璃,向爸爸竖起大拇指,罗长明也从病床上坐起来,调皮地闭上一只眼睛,给蓁蓁比划了一个“OK”。

  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摄影记者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