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古蔺:追寻光明的足迹 赓续电网的初心

09.08.2022  09:51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8日电 (武诗洁)从泸州市叙永县震东乡往南,一座座铁塔像一座座丰碑矗立在乌龙沟顶的山脊,一条条银线像一条条巨龙,沿着乌龙沟、鸡心山……一路向古蔺舞动。220千伏东冲一、二线;110千伏震古一线、震草线……像一条条跃动的动脉,为乌蒙深处的古蔺县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发展的动力。

  曾几何时,缺电,是古蔺人难以言说的痛。上世纪50年代,通过老一辈电力人不懈努力,乌蒙山区实现了电力的从无到有。但直到1993年,古蔺31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没有一座铁塔,尽管有条35千伏的电力线路,却因为电力的不足,不得不降压为10千伏运行。那时的古蔺,连县城也时时被缺电困扰着。

  转机来自1994年,国家电网代管古蔺县电力公司;1997年,110千伏叙古送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川南大电网进入古蔺,古蔺电网告别孤网运行。特别是2015年以来,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接收了全县所有的小水电供区,国家电网投入巨资在古蔺实施大范围农网改造,在乌蒙山深处架起了发展的动力线、党群的连心桥。

茶叶村曹廷忠开抽油烟机做饭。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供图

   永远冲锋陷阵的电力人

  走进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就来到了“蔺电家园”。漫步其间,恰如翻阅一部古蔺电力“从无到有”的建设史。目光转到最显眼的一面墙,赫然在列的,有义务讲述红军故事30年的“中国好人”离休老干部车盛寅,有坚守老林20余年,翻山越岭的“掌灯”卫士王静波,更有洪灾之后,冲锋一线的供电勇士们。数不胜数的电力人,构筑起一支让百姓安心的铁军队伍。

  2021年8月10日,丹桂镇洪灾发生后,国网古蔺县古蔺公司城郊供电所副所长宋建洪主动请缨,带领着罗怀应、魏华、陈登召立即奔赴现场,开启灾后电力重建工作。

  来到丹桂,场镇被淹,电力设施受损,场镇陷入停摆。尽管备足四天的干粮,做好了心理准备,眼前的狼藉还是让四人震惊不已。“我们去条件最困难的地方抢修。”接到通知,四人主动要求去文星村、普安村及金龙村。

  暴雨、山洪冲刷,数条道路中断,四人借来背篓,肩挑背扛工器具、物资,到达抢修现场。回想起身穿国网蓝色工装、戴安全帽的电力人出现在村口时,社区副主任朱世会哽咽道:“停电一天两夜,只有电力人来了供电才会有希望。电和路的保供,能让当下恐慌的大伙稍稍安心下来。

  天气状况反复,基建大面积损毁,原本几天的抢修持续了十天。宋建洪和同事们全心投入到抢修工作,完成任务后还协助其他抢修小组,装设安全围栏、停电验电挂接地、检查杆基及拉线稳定性及现场消杀……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任务,无一落下。

  针对“8·9”“8·25”“9·12”特大暴雨灾害,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投入抢修力量823人次、车辆202台次,以最快速度为受灾停电的大村、丹桂、石宝、茅溪、椒园等乡镇恢复正常供电。

  “电力人的使命与老百姓美好生活的需求紧紧绑在一起,只要供电出问题,电力人一定在忙,而且使命必达。”原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梁建华曾说。优良的传统延续至今,2008年全力抗击冰灾、2011年抗旱救灾、2012年抗洪抢险……电力人都成为老百姓最值得信赖的守卫者。

农网改造施工。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供图

   永远追光逐亮的电力人

  行走在古蔺的群山之中,一座座耸立的铁塔,一条条银丝般的电线,承载着老区人民对光明的渴望,延伸向远方。山脚奔流而去的赤水河,一如电力人永不停驻的步伐,以无悔岁月点亮万家灯火。

  追星赶月是电力人的常态。黄荆供电所的台区经理杜仕良深有感触。偌大的黄荆原始森林,他保障着里面9个台区,180户村民的用电安全。在岗的22年,他的行程近4万公里,走过了一个长征的长度。

  客户中,八十多岁的何永香生活在贵川交界地上,尽管早已通路,但老两口的住处深藏在人迹罕至的禁区。通信信号不好,老人又不会用智能电话,一没电他就找杜仕良。杜仕良对两位老人也有着别样的牵挂。

  “路没通到他们家,摩托也上不去,我就走上4个多小时,去给他们解决用电问题。除了把家里电路都彻底检查一遍,还要提前联系他们,帮他们扛点米面油过去,才放心。”杜仕良说,黄荆两个台区之间直线距离仅5、6公里,“送电上门”往往要穿过十几条河,他和同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遇上下雨,过河更为艰难,骑行的摩托一不小心就被水冲走。

  “我们的理念就是‘你用电,我用心’。2021年,公司已实现全县智能电表全覆盖,依托智能电网建设,推广网上国网APP,实现电费缴纳、业务申请等7大类多达70项用电业务手机上办理,满足用户足不出户办业务,将供电服务送到百姓家。每年,公司仍会出动7000多人次,为农村有需要的地方,开展‘送电上门’服务。”营销部主任杨建如是说。

  通过全面推行“客户经理+村社网协员”的村网共建、社网共建服务模式,无数个“杜仕良”将优质的供电服务延伸到末端,“走村入社”让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搭起了一座座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丹桂洪灾中的电力工人。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供图

  永远服务大局的电力人

  走进永乐街道,10千伏“走永二线”正加紧推进,站在永乐高速眺望,横跨过一座山的电线,越过水库,又被电力工人紧紧“”向另一座山的深处。

  在原“走永线”的基础上,“走永二线”不仅为整个永乐街道用电提质保供,还解决了原茶叶村百姓的一块“心病”。原茶叶村一直用私人小水电,两村合并后,1400多户村民担心享受不了农网改造。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加紧建设“走永二线”,通过两线到户一次到位,让村民享受到优质用电服务,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村民曹廷忠热情邀请施工电力工人到家喝茶,烧水的间隙,曹廷忠说:“从前用私人小水电,烧一壶开水最少要半小时,不能多用其他电器不说,电价还在1到2块之间,贵哦!”曹廷忠在外打工攒够了钱,去年回家翻新了房屋。如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厨房里的抽油烟机、冰箱电磁炉一应俱全。

  几分钟水就开了,曹廷忠边倒水边喜笑颜开:“现在电价只要5毛多了。前段时间村里5、6户讨论装空调、搞养殖的事,来问我拿主意,我说尽管去,电马上就通到家哩!”夜幕四合,村里的灯光渐渐多了起来,曹廷忠的眼中也闪烁着亮光。

  长期以来,老区人民生活用电占据主导地位的私人小水电,不仅供电能力低下,而且安全隐患突出、用电管理混乱,电价奇高。2015年以来,国网古蔺供电公司对古蔺县小水电供区逐步接收,不断加大农网改造力度,目前已改造166个村,惠及16万余户。

  龙山镇吉龙村便是因此受益的村之一。村里的电是过去百姓集资安装的,曾有着把竹子当电杆的历史。风一吹就倒,电线一着火更是别想跑。线路差,变压器易坏,倒杆断线时有发生,每一天都需要抢修。生活用电不便尚能忍忍,全村种植了两千多亩烟草,成为支柱产业后,村民苦不堪言。吉龙村支书周泽兴表示,电压足烤出来的烟就要值10多块钱一斤,电压不稳的小水电,烤出来的烟草就3块钱一斤,都没人要。自从农网改造完成后,种烟户们都装上了现代化的电控密集式烤烟房。

  截至目前,古蔺县已关停小水电站45座。为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共同守护青山绿水,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主动担当,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率先关停了沿赤水河流域的所属6座小水电站。部分偏远乡村没有了电源点,低电压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为此,2022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加大古蔺农网建设投资,重点对53个未改造村实施农网改造,这一工程预计将在年内完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国网古蔺县供电公司正奋力建设清洁低碳、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泸州实现“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赋能。(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