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手捧“金饭碗”打磨“新饭碗”

09.12.2013  17:51

白酒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如何摆脱对传统产业的依赖,率先从底部崛起——

12月2日,古蔺县德耀镇柏坪村千亩甜柿基地一派繁忙。这个项目是古蔺县引进的首个台资项目,也是该县首个特色效益农业项目。

白酒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如何摆脱对白酒、能源产业的依赖,率先从底部崛起?古蔺县给出的答案是:手捧“金饭碗”,打磨“新饭碗”,让白酒等传统产业扩大和保持既有优势,让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做强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贯彻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古蔺提出,到2016年实现“四年翻番,底部崛起”,建成四川经济强县;到2018年,在乌蒙山片区38个贫困县中率先脱贫;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如何实现目标?古蔺在做强四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发展三大新兴产业,即建设“4 3”产业体系:酒业、能源、旅游、特色效益农业,以及金融商贸、运动健康、创意文化。

古蔺县委书记何广斌说,扩大和保持酒业等传统产业的既有优势,三大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金饭碗” “新饭碗”,才是古蔺产业的“脊梁”。

高端调整,中端发力,低端提升,健康发展。”古蔺定出酒业调整战略。沿赤水河布局,打造“中国酱香酒谷”,名酒、名镇、名园、工业、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一个连接川黔、面积2000平方公里、产值2000亿元的白酒产业带正在织就。

能源产业方面,重点扶持大型煤业集团,煤炭产能瞄准800万吨;加快煤层气开发、风能发电、生物质资源开发等项目建设,三年后川南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初具规模。

今年夏天,古蔺黄荆老林景区一房难求。“没想到这么火爆。”县长陈廷俊说,该县在全省率先成立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将“运动、健康、快乐”的理念融于旅游发展中,再辅以创意文化,三大新兴产业崭露头角。

锁定重点项目,四年计划投资560亿元

围绕城镇发展带,古蔺科学编制了支撑实现“四年翻番”目标的重点项目88个,总投资1345亿元,未来四年计划投资560亿元。

叙(永)古(蔺)高速公路快速推进。古蔺县创新开展“3331”工作法,即“乡(镇) 村施工单位”的“三人现场工作小组”,定要求、定事项、定标准的“三定”工作要求,包土地、包稳定、包安置的“三包”工作任务和全面开展一线工作法,各级干部沉下去,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全方位让项目建设快起来。今年前10月,该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6.4%。

在项目规划上,坚持适度超前。古蔺在加快叙古高速公路、叙大铁路建设的同时,又将眼光盯住古蔺-仁怀一级公路、古蔺-金沙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这两个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40亿元。这两条公路与叙古高速公路连接,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古蔺边缘化窘境。

今年1至10月,古蔺县实施5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96.4亿元。

坚持民生优先,做实民生文章

记者走进北师大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场地已经平整。一年后,这里将建成投用。该项目是北师大在全国县级城市中实施的首个项目,拟投资3亿元在古蔺西区新建融幼儿园、中小学及教师宿舍、专家楼等为一体的精品教育学校。项目建成后,5000余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古蔺县是我省南部最边远的山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一直以来,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读书难等问题,制约着古蔺突破。

如何做实民生文章?坚持民生优先,将财政支出的6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

按照规划,古蔺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水利建设;投入1亿元建设通村公路;投入2亿元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好群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问题……

截至9月,古蔺县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中民生占比达80.28%。在今年实施的重点项目中,民生类项目占六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