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念好“三字经”聚力推进旅游扶贫

21.08.2018  09:57

 

 

画里乡村”古蔺双沙。 朱茂 摄

        □袁弟平
    近年来,古蔺紧紧依托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确立“生态田园、红色古蔺”总体定位,在“”“”“”上发力,深度挖掘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讲述红色历史,精心打造“一院四点”“一区三线”“全域旅游”等红色旅游品牌,在切实打好 “红色牌”“生态牌”的基础上,深化旅游扶贫,促进农旅融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突出“”字,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
    深度挖掘红色历史。成立专门调查组,深入红军长征转战古蔺期间到过的每一个点、每一户详细考证,覆盖170个行政村,发掘革命遗址遗迹300多处。在2017年省社科联召开的“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研讨会”上,认定古蔺是红军转战时间最久、转战路线最长、转战地域最广的县,为古蔺开发红色旅游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和丰富资源基础。
    深度挖掘红色人文。对红军转战古蔺期间的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进行了广泛搜集和系统整理,编撰形成《古蔺图说长征》《赤水河北岸的斗争》等多部书稿,配合拍摄《长征》《苦难辉煌》等影视作品,通过开设红军故事天天讲等栏目,传播红色文化、讲述红色历史,吸引各方游客前来追寻“红色印记”。
    深度挖掘红色精神。通过隆重举行红军长征 “四渡赤水”战役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广泛开展“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邀请专家教授莅蔺研讨等形式,弘扬和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凝聚87万老区人民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突出“”字,精心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精心打造“一院四点”。以太平红色古镇为主教学点,在二郎、双沙、茅溪、黄荆4个红色革命遗址设立现场教学点,建设“1+4”体系的“四渡赤水”干部学院,着力打造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重走长征路。目前已举办党史党性暨红色传承教育培训班112期、培训8000余人次。
    精心打造“一区三线”。以太平、二郎两个“四渡赤水”纪念地为核心,规划打造世界郎乡旅游区,以及长征丰碑瞻仰、名酒名镇体验、赤水河谷探险3条经典游线,形成红色文化、酱酒文化、生态文化交融互促的生动局面。目前,已完成红军长征 “四渡赤水”纪念馆改造、二郎红军街保护修缮,太平古镇成功创建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精心打造“全域旅游”。设立1000万元旅游扶贫发展基金,发挥红色旅游引领作用,统筹开发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聚力把旅游打造成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5个、旅游扶贫示范村6个、乡村旅游精品村寨3个;获评全省旅游强县、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旅游扶贫示范区。
突出“”字,联系紧密助推旅游扶贫
    做实利益联结。出台旅游扶贫产业发展扶持激励政策,引导涉旅主体与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探索实施景区开发带动、乡村旅游带动、旅游线路带动、特色产品带动、节事活动带动“五带动”旅游扶贫模式,创新推行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住房变店铺、上山变上班“四变”旅游扶贫举措,让群众通过资产租赁入股、经营特色民宿、景区景点就业等多种方式创收。目前,全县旅游景区景点规划面积750平方公里,覆盖20个乡镇60个贫困村、覆盖率分别达77%和52%,形成猕猴桃、老腊肉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和黄荆老林英雄会、箭竹苗家风情节等一批旅游节事品牌,近1万户贫困户通过旅游扶贫实现增收。
    做活内外联通。实施“经典游线+扶贫公路”联通工程,把旅游线路、扶贫公路串联打造成贫困群众的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目前,已开通5条县城至重点景区公交专线,形成以叙古高速为大动脉,蔺郎路等多条干线为主通道,2000多公里通村硬化路为连接线的旅游扶贫公路。正加快推进成贵高速古金段(古蔺至贵州金沙)、古仁高速(古蔺至贵州仁怀)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全长284公里的赤水河农村扶贫公路,构建更加畅通便捷的交通体系,全面融入川南黔北旅游大环线,带动更多群众受益旅游发展。
    做强精神联动。坚持扶贫与扶志并重,充分用好红色文化,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打造红色主题公园18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98个,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县广泛开展“八倡导八革除”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综合采取农户分类积分管理、评选勤劳致富典型等举措,对群众进行感恩教育和鞭策激励,引导他们树立“再难没有红军长征难,再苦没有革命先辈苦”的精神斗志,努力在比学赶超中勤劳致富、脱贫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