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五带动”抓旅游精准扶贫

03.01.2017  11:32

 

(古蔺县扶贫移民局) 古蔺县地处四川省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县,属乌蒙山片区,全县共有117个贫困村,93967贫困人口。近年来,古蔺县针对贫困程度深、贫困类型多样等实际,充分依托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按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利益连接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的基本思路,全力实施“五个带动”抓旅游精准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古蔺县正在创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大寨乡富民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景区开发带村,把产业扶贫带动起来。 实施规划倾斜,全县景区规划面积660平方公里,覆盖全县75%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项目倾斜,抓好“三个优先”即项目规划优先布局贫困村,项目实施优先落地贫困村,项目用工优先采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今年,全县正在实施黄荆老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太平古镇景区、箭竹大黑洞景区、双沙“田园花镇、画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青龙洞景区、水口世界酒城宫度假区、二郎名酒名镇建设等多个重点旅游景区项目,覆盖20个贫困村,项目用工采用5000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景区开发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关联产业发展,带动了数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通过将贫困村纳入景区管理,实行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发展了贫困村的产业,培育了发展动能,为长期稳定脱贫奠定了扎实基础。

乡村旅游带村,把内生动力培育起来 。规划古蔺县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片,覆盖26个贫困村,争取国家各类项目资金1亿多元,用于提升大寨富民村、马嘶茶园村、马蹄马岭村等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实施“旅游+农业”扶贫项目,结合本地特色,在贫困村发展烤烟、牡丹、芍药、脆红李、椪柑、甜橙、桃等特色农业连片种植园,打造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实施技能带村,围绕乡村旅游主题,发挥旅游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开展餐饮、住宿、旅游服务等培训,带动贫困群众融入乡村旅游新业态,已培训2期300多人次,组织学习考察2次。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配置在乡村旅游产业链的适宜环节,引导他们通过土地流转、租赁、住房转让、参与合作社等方式享受旅游开发红利,实现有尊严的脱贫。

线路开发带村,把扶贫成果连接起来。 实施经典游线+扶贫公路建设工程,通过旅游线路的打造把旅游资源不够丰富、发展潜力不足的贫困村串联到全县旅游发展的大局中,让这些角落的贫困村群众也能享受到旅游扶贫的红利。大力提升扶贫公路等级,为沿线贫困人口改善基础条件,提供更多创业创收机会。2016年,我县陆续推出大黄荆生态旅游环线、大寨箭竹双沙马蹄马嘶农事体验自驾线、环赤水河探索发现自驾游线、长征丰碑红色旅游线、宗教朝圣之旅自驾线等5条县域旅游线路,串联全县贫困村达75%以上,直接受益贫困人口1万多户,间接帮扶数万贫困人口通过开办农家乐、民宿客栈及特色餐饮等增收。

产品开发带户,把利益链接建立起来。 制定并实施《古蔺县旅游企业参与扶持奖励办法》,明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扶贫工作扎实的旅游企业,给予经济扶持、政策倾斜和荣誉奖励,鼓励旅游企业通过各种模式,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建立利益联结。目前,古蔺已形成了以赶黄草、古蔺面、麻辣鸡、中药材、茶叶、蜂蜜、民族手工艺品及其他农副产品为核心的8大类旅游商品共12个知名品牌的旅游产品体系,姬三三麻辣鸡、红赤河古蔺面、神龙赶黄草等一大批古蔺本地旅游商品开始进入市场,走向全国。初步预计,全县1万多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殖业提供商品原料、参与旅游商品加工及销售等实现旅游扶贫。

节事活动带户,把文化扶贫培育起来。 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名酒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节事活动,引爆旅游市场,拉动涉旅地区贫困户增收。古蔺县在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黄荆老林英雄会、箭竹苗家风情节、双沙菜花节、大寨踩山节等旅游活动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大寨吃新节、三道水梨花节、脆红李采摘节、马蹄椪柑节、马嘶茶文化节、永乐花灯节、古蔺美食节等重大旅游活动,实现了旅游节事活动月月有,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蔺参与体验。40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参与活动服务、旅游商品销售、特色餐饮及民宿等方式实现旅游增收。同时,这些节事活动,丰富了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活,提升了贫困人口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