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学长的母校情

07.09.2016  20:34

本网讯 熊浩 郑泽宁 刘蓉 摄影报道: 9月6日至7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迎来了153名年过古稀的老校友返校交流,他们是部分首期(1956年)地勤专业的大学长。他们中年龄最小的75岁,最大的82岁,他们从新疆、沈阳、上海、成都、安徽等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共赴中飞院甲子华诞。

据记载,1956年经彭德怀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9月30日,首批922名地勤专业学生(无军籍)入校,加之11月29日128名飞行学生从保定预校转入中飞院,学校首批1050名学生按期入校。

第二年6月10日,校长张毅、政委江唯向刘亚楼等空军领导报告,为集中力量培养民航飞行员,建议学校一分为二,在新津组建专门培养地勤人员的民航成都机械专科学校,把“十四航校”迁至广汉,组建专门的飞行学校,并获得支持。这一年,学校培养的87名报务、49名机械员先后于9月和12月毕业。

自今年4月初筹备首期地勤(1956年)专业校友返校交流以来,校办公室和离退处多方联系,积极沟通。9月6日153名老校友在成都集合后,就迫不及待地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校旧址成空军修厂、新津分院等地参观。新津分院党委向老校友们介绍了分院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将来规划。在分院校园里参观时,老校友们惊叹:“现在的分院环境真漂亮,像公园一样,跟当年比简直美得不得了。我们那个时候还要自己动手,劳动建校,真是艰苦哦。”在新津分院期间,老校友们还参观了分院校史陈列馆。

9月7日来到广汉校本部,老校友们看到校园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感慨万千。在中飞院校史陈列馆,“首批空、地勤学生出炉”的图文专版让老校友们精神一振,掂起脚在黑白老毕业照里找当年的自己。一位老校友笑着说:“她们那几个女同学全都在当年的合影照片里找到了自己,特别高兴,看到就不想走,像回到娘家了一样。

一旁的运5飞机模型也勾起了不少老校友的记忆,“当时,我们学的就是运5飞机,后来学伊尔14,再学伊尔18,都是苏制的飞机。

看到墙上首任校长、政委的照片,一位奶奶级老校友向学生讲解员介绍:“这是我们的校长张毅和政委江唯啊,张校长这个人特别好,生怕我们这些正在长身体的学生吃不惯,专门飞去重庆带了一桶辣椒油回来。毕业后,我到重庆参加工作,后来校长和政委路过重庆时还专门看望我们几个同学,嘱咐我们要好好工作。

在“奋进”纪念石旁,“所有想拍照的同志来排队。”老校友回家发起人的一声令下,所有老校友排成一字长队,没有拥挤,没有犹豫。军校时期的烙印在他们身上是那么深,这一刻仿佛又回到了令行禁止的十四航校。此时,军号吹响,学生们从教学楼涌出,看到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老奶奶在校园里合影,同学们纷纷好奇地驻足观看,当他们看到纪念石上刻着“地勤一期捐赠”时,好奇变成了惊叹:“真的是第一期啊!”两名2016级飞行技术专业新生更是拉着老校友要合影,大学长和小学弟的传承被相机定格在这一刻。

在看到校长关立欣后,老校友们和蔼地拍着他的肩膀,“小关,你好像还是那样。”关立欣也热情地叫着:“叔叔阿姨好。

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厅,民航局党组驻学院纪检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进向老校友介绍了中飞院的十个特色发展,并谦虚地讲到:“欢迎老前辈回到母校,相对各位老同志而言,我是中飞院的新生,老同志们当年边学边建的生活让我非常感慨。

老校友代表奚国荣和缪纪生的发言中提及最多的是军校情感和对母校的感谢。终于回到母校,几十年的时光历历在目,母校的发展变化让人叹为观止,但是校园里仍是60年前的那股劲儿,风气还是60年前的样子,还传承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操场上新生军训队伍唱的一二三四歌就是我们当时的饭前拉歌,他们就是60年前的我们。感谢母校将我们从青春少年培养成中国民航事业的开拓者,感谢母校和师长的谆谆教诲。毕业后,我们走向全国民航的各个战地,有的还扎根边疆。今天,我们向母校交答卷,我们是无愧于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我们是无愧于“民航黄埔一期”称号的大学长。”

活动结束后,地勤一期(1956年)专业老校友和当年的飞机发动机教师姜其良,及学校领导关立欣、杨进在图书馆前合影留念。

叔叔阿姨好!

小关,你还是那个样子啊!

老校友代表奚国荣和缪纪生发言

民航局党组驻学院纪检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进讲话

153名地勤一期(1956年)专业老校友和当年的飞机发动机教师姜其良,及校领导关立欣、杨进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