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发现三种恐龙足迹 专家:名符其实的“白垩纪公园”

17.09.2014  11:46

专家测量恐龙足迹

叙永县发现的恐龙足迹

        中新四川网9月16日电 (周亚强杨涛)“叙永地区蜥脚类恐龙的多次发现,表明四川盆地的蜥脚类在侏罗纪的极度繁荣之后,并没有在随后的白垩纪中消逝,而是继续演化,并生存了下去。”。9月15日,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叶勇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博士组成的专家组一行对泸州市叙永县大石乡境内新阳、龙井两村发现的恐龙足迹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15日下午3点左右,专家组在大石乡龙井村(小地名牛咡洞)发现了多道恐龙足迹,其中一道蜥脚类行迹长度超过10米,包括了20对后足迹。蜥脚类是恐龙时代中最大型的陆生爬行动物,中身长最大能超过30米,有很长的颈和尾,粗壮的四肢支撑着如大酒桶般的身躯。

        距离蜥脚类恐龙足迹的不远处,村民发现一排不一样的足迹。“这是鸟脚类恐龙足迹。”邢立达博士惊呼。“鸟脚类恐龙行迹在中国非常罕见,以前在重庆綦江发现过。此次叙永发现的鸟脚类恐龙足迹属于卡利尔足迹,这类足迹由禽龙类所留。”邢博士显得无比激动。“禽龙类是一种大型的植食性恐龙,嘴巴里有大量的牙齿用来碾磨食物。

        叙永发现的鸟脚类恐龙足迹长约23厘米,根据足迹推断,造迹者属于中等大小,体型适中,可能是未成年的个体。“这种恐龙时常社会性生活,如果能在周围多加寻找,很有可能发现更多的足迹。

        随后,专家组对大石乡新阳村桫椤沟恐龙足迹进行考擦,龙井和新阳两地相距直线距离约1500米。继上次发现兽脚类恐龙的岩石上,再次发现蜥脚类恐龙。“这里保存着极好的兽脚类恐龙行迹。”兽脚类恐龙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恐龙,是当地发现的蜥脚类足迹和鸟脚类足迹的造迹者的天敌。从足迹可推断兽脚类恐龙长约4-6米。生活年代在白垩纪时期,距今约一亿年。

        专家组介绍,桫椤沟脚印凸显的原因应该是当时该地区是湖泊或者河流,恐龙在泥地上踩出脚印后,经过沙子掩盖沉淀形成足模,而后因地质变化,泥质岩层被风化,只留下较硬的砂质足迹。“像桫椤沟这样保存得这么好的兽脚类足迹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对研究恐龙足迹的埋藏有重要的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