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索飞架 天堑变通途——川藏联网物资运输建设纪实
高空索运
索道运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代诗仙李白曾作《蜀道难》一语道破四川路途之崎岖艰难。然而,横跨西藏和四川的川藏联网工程更因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以来物资运输是人类大型活动中的关键环节,电网建设工程也不例外。工程建设所需材料、设备如果无法按期到达现场,工程将无法开展,后勤物资无法运抵驻地,正常的生活将无法保障。物资运输如同一场浩大的奔跑接力赛,在铁路、公路运输完成“马拉松”之后,“接力棒”将交给最后一个运输环节——小运,即物资卸载后运抵施工现场。小运不“小”,关乎工程成败,更体现的是运筹帷幄的大智慧。
高原艰险 催生索道破解之策
川藏联网工程战线长,东起四川甘孜乡城,途经四川巴塘,西至西藏昌都,线路全长1561千米,工程地处高原山地,物资运输会面临哪些难题?一是施工环境恶劣。工程先后穿越巴楚河、金沙江、澜沧江等河谷和高山丛林,沿线多为高山峻岭和无人区,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4980米,地形陡峭,线路起伏落差大,部分区域基本为悬崖峭壁。工程位于世界上地质构造最为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隐患大,大型机具功能作用难以发挥,人工、机械降效严重,施工建设极其艰难。二是交通运输条件差。相比青藏联网工程,工程设备材料用量更大,沿线运输无铁路、高速公路可利用。全线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以及原始森林、冰川峡谷,人烟稀少,部分地段难以通行,阻车、断通时有发生。特别是察雅至芒康约240千米的乡村土路,道路狭窄崎岖,行车异常艰险。
工程全线需架设铁塔2760基,高山大岭地段约占线路长度的65%,90%塔位建在高海拔、无人区、远离公路或无运输道路之地,塔位与道路最大高差达1800米。工程全线约60%的塔位为车辆无法到达区域,工程施工材料运输极其困难,只能架设轻型货运索道。谈及货运索道,川藏联网工程技术部主任白仕雄十分感慨,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无索不到啊!”问其缘由,他说,在这项穿越高寒、高海拔,挑战施工极限的输变电工程建设中,没有货运索道,工程所需物资是无法运送到施工地段的。整个川藏联网工程大约有30余万吨物资需从山下通过索道运送到山上,由于工程沿线海拔高、含氧量低,骡马和人力运输不仅工效低,而且在许多高海拔、大高差地段完全不可行,工程材料运输及施工极其困难。
针对工程极其恶劣的特殊地形及气候条件,川藏联网工程大规模采用轻型货运索道运输施工工艺,在地形、地势复杂的高原、大高差山区工程物料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彻底解决了特殊地形条件下人力和畜力无法运输的难题。
整个川藏联网工程共架设1.5吨级货运索道900余条,长度达1100余千米,服务铁塔基础1800余基。单条索道平均长度1.2千米、支架3~4个,平均服务铁塔基础2基,最多服务6基。
川藏联网工程技术部主任助理杨怀伟是工程索道建设管理负责人,用他的话说,“没有货运索道,就没有川藏联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