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6%受访者反感影视剧“大制作等同大明星”
本报记者 王品芝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杜桦认为,一些经典老剧,如《西游记》、《红楼梦》、《四世同堂》等,创作者为了一部好作品会拼尽全力。而现在很多影视剧更像是资本运作,艺术创作已经被边缘化了。杜桦认为,要治理影视剧市场乱象,必须加强影视剧融投资和资金流向监控,加强院线票房收入和电视剧收视率的监管,让投资者无暴利可牟取。
如今,荧屏和银幕上出现很多大牌云集的“大制作”。但有人发现,一些标榜“大制作”的影视剧一味追求明星效应,明星片酬占了一部剧总体投资的大部分,编剧、拍摄、服装、化妆、道具、场景等环节的花费只能一再压缩,最终导致大片变烂片。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10646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0.8%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大制作等同大明星”的现象非常普遍,86.3%的受访者对此表示反感。针对这一现象,51.1%的受访者认为应合理限制明星片酬。
受访者中,00后占6.5%,90后占43.5%,80后占38.5%,70后占6.1%,5.3%的人为60后及以上。
90.8%受访者感觉当下“大制作等同大明星”现象普遍
调查显示,对于当下号称“大制作”的影视剧,74.5%的受访者直言不喜欢看,仅13.4%的受访者喜欢看,12.1%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在重庆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张洁,说起最近一次观影经历就很气愤。“周围到处都是宣传广告,主演也是公认的大明星,我们就去电影院看了。可台词、剧情都太雷人了,没看到一半就出来了”。
电影爱好者霍刚认为,国产电影近年来也有一些用心之作,但大部分还是只靠明星来撑场面,作品宣传也全靠绯闻博眼球,“对于这些影片,观众就应该自觉抵制。如果盲目支持,会给创作者错误的反馈信息”。
北京某影视制作公司编导常阳说,现在很多影视剧用的都是身价特别高的演员,但讲的全是家长里短的故事,剧情狗血、情感空洞,会让观众感到失望,也会对明星产生失望心理。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杜桦认为,客观地说,现在的影视剧大制作在摄录美灯服化道等各环节,都比过去有显著提高,但是在对原著的理解和视听语言的运用上,态度都很不认真。
调查显示,90.8%的受访者感觉当下“大制作等同大明星”的现象非常普遍。86.3%的受访者对这一现象表示反感,10.0%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表示认同的仅占3.7%。
54.8%受访者认为“大制作等同大明星”是因为观众只认明星脸
是什么导致了“大制作等同大明星”?调查中,54.8%的受访者表示是观众只认明星脸,47.4%的受访者认为是行业浮躁,25.1%的受访者表示是主创将作品的成功完全寄托在演员身上,17.8%的受访者表示是由于唯收视率和票房的评价机制,16.6%的受访者感到主创缺乏文化自觉与自信。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石俊说,我国的娱乐机制是倒逼型的,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机制。比如电视剧,广告商倒逼电视台,电视台倒逼制作方,制作方就用明星,电影也是,票房决定院线,院线决定制作方。而在好莱坞,剧本研发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模式是以内容和创作为重心,而我们对内容却存在轻视,难以做到以内容取胜。
他认为,我国的影视剧市场还不成熟,美国的导演、编剧与制作公司都是雇佣关系,而我国各大电影公司虽然会跟编剧、导演合作,但都是个体行为,即制作方有一个创意之后去找导演、找编剧。很多时候编剧等在家里,一旦制片公司有运作资金,就必须在短时间内出剧本,这肯定不是一个良性的创作环境。现在很多影片都标榜制作花了一两年时间,但实际上真正的酝酿时间很少,而好莱坞的电影制作10年都是有的。
常阳表示,现在的影视剧都要赶制作进度,制作方觉得只要把明星大腕抓来,片子就会好看,对于剧作本身没有细细推敲,导致创意度很低,演员的价值也没有体现出来,可以说演员毫不费力就把钱挣了。
杜桦认为,影视剧乱象的根源,在于影视生产的融投资和回报方式。前两年大量民间资本无处可去,就一窝蜂地涌入房地产、新能源、艺术品投资和影视剧创作领域。老板投钱,老板决定导演、角色,为追求资本回报最大化而不惜在创作中胡来。
他说,一些经典老剧,如《西游记》、《红楼梦》、《四世同堂》等,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就是想做一个好的剧,为了一部好作品会拼尽全力,《四世同堂》的导演林汝,为拍片掉了十几颗牙。而现在很多影视剧更像是资本运作,在影视剧生产经营中,艺术创作已经被边缘化了。
51.1%受访者建议合理限制明星片酬
“大制作等同大明星”会对影视剧产业产生哪些影响?67.3%的受访者认为会使很多大剧成为烂剧;22.7%的受访者表示过度依赖明星粉丝效应,出不来精品;12.0%的受访者认为会造成明星膨胀,耍大牌;9.2%的受访者表示会造成制作成本分配不合理;6.8%的受访者担心影响创作人员积极性。
常阳认为,“大制作等同大明星”虽然会带来收视率、带来关注度,但是最本质的内容没有把握好,长此以往观众是不会买账的,会造成整个产业的恶性循环。把大量经费用在明星身上,一方面明星身价越炒越高,另一方面制作本身捉襟见肘,只能抄袭、模仿,出不了精品,使得影视经济出现更多泡沫。
针对这一现象,51.1%的受访者认为应合理限制明星片酬,25.3%的受访者建议改变唯收视率和票房的评价机制,19.8%的受访者认为应提升编剧等创作人员在业内的地位,9.0%的受访者建议行业组织在审批监管环节加强管理,7.7%的受访者认为应引导消费市场,使精品剧成为主流。
石俊认为,首先,大的制作公司应该有意识地去搭建平台,不只签约大导演大明星,也应该签一些有潜力的演员、编剧、导演团队,现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其次,在欧洲、韩国,都有大量针对青年的扶持平台和基金,而我国的扶持平台只对国有制片厂、艺术院团、官方团队等开放,没有有效地激发个人潜力,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对于相关人员的薪酬应该保低限高。在这方面,行业工会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石俊说。
杜桦认为,治理影视剧市场乱象,要从规范影视剧市场要素入手,加强影视剧融投资和资金流向监控,加强院线票房收入和电视剧收视率的监管,让投资者无乱可乘,无暴利可牟取。这样一来,影视剧创作自然会从资本运作的战车上松绑,回归艺术创作。
(原标题:86.3%受访者反感“大制作等同大明星”)
编辑:SN010
文章关键词: 影视剧 明星 片酬 我要反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