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社区生态大调查:10%受访者不知属哪个社区
成都祥和里一小区在社区协助下成立了“自管委员会”
制图/杨仕成
社区,作为城市中最基层的单位,是与普通市民打交道最多的组织。然而,你真的了解你的社区吗?提个简单的问题:社区可以为居民开具哪些证明?
为了解成都市民与社区的紧密度,近日,华西都市报开展了百名记者“社区生态大调查”,共收回347份问卷。回收的问卷显示,有25%的居民从没去过社区居委会,一成居民甚至不知道所在社区的名称,临办事时跑错路的大有人在。
事实上,为拉近社区与居民的关系,成都各大社区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就业培训、文体活动,但很多居民对此并不算热心。针对这一现象,中国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说,城市社区远不如农村活跃,与其叫社区,不如叫“住区”。
与社区“交集少”
办居住证明 老居民跑错了社区
在受访300多名居民中,一成人不知道所在社区的名称,这样尴尬的情况就发生在了梁先生的身上。他家住成都罗马假日广场附近,本来属于浆洗街街道办事处的蜀汉街社区。去年底,因妻子出差在外,他需要办居住证明,“以前,我从来没有去过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梁先生说,结果跑到了高新区的肖家河街办的兴蓉社区,自然又多跑了几趟冤枉路。
在梁先生看来,社区这一概念相对比较空泛,他所在的社区,每到逢年过节,也会举行活动,但他很少参与。“因为都是些游园活动、敬老茶话会之类的活动,我不大关心,加上平时工作较忙,生活方面的事情又都是妻子处理,我很少与社区这个概念发生交集。”梁先生说,有了上次跑错路的教训后,他才知道居委会在哪。
社区并非“不管事”
物业撤出后 社区接手组织“自管”
祥和里社区玉双路3号曾由某物业公司负责管理,由于院内一栋楼的居民搬离,2002年物业盈利不如从前,便向剩余居民提出将原来每平方米0.15元的物业费涨到0.3元。“他们就是想多挣点钱。”黄女士说,物业人员曾到居民家中收费,被挡在门外,“当时闹得很不愉快。”最终,物业公司以入不敷出为由撤出小区。
物业撤出小区之后,社区接手管理小区,物业费还是按照原来的标准收取,但有时收取的物业费不能支付门卫工资,“所以社区在中间也很尴尬。”2002年,小区居民在社区协助下选出了几名代表成立了“自管委员会”,这也是祥和里社区的第一个自管小组。
除了办证也能帮忙
下水道老问题 社区帮忙申请资金
之后,自管小组将一部分车棚租出去,把租赁费和院内停车费收入作为本院全体居民的共有资金,支付公共设施维修、清洁人员和门卫工资等费用,居民不再缴纳物业费。“我们会定期把收支情况公示出来,大家看着明明白白。”资金有剩余时,自管小组会组织院内居民活动,“今年老人节,我们就组织居民和社区代表一起聚了餐。”自管员黄跃英说。
实际上,居民自治并不意味着社区“撒手不管”。2012年成华区开始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祥和里社区随后组成了11个网格负责人的团队,每个网格管理员负责管理4至5个院落,“各个院落自管员会将院落情况及时反馈给网格管理员。”
“已经两三年了,下水道经常堵起,恼火得很!”天祥街99号院居民告诉记者,院内下水道年久失修,以前经常堵塞。之后,居民们曾多次向自管员反映,但因为共有资金不足,其他居民又不愿意再出钱维修,下水管道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改善。了解情况后,今年年初社区通过申请公共服务资金帮居民解决了这个老问题。
专家解读
目前的城市社区 还只能说是“住区”
对于居民与社区的关系,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说,严格意义上讲,真正的社区只存在中国的农村,因为只有在农村,居民之间才有密切的往来,发生密切的关系,从而成为一个有机体。目前,按照西方对社区的理解,我国城市中的社区往来很少,准确来说,应该称之为“住区”。
郑也夫说,他租住在国外的一个家庭时,经常能看到居民聚在一起讨论社区未来的发展和规划。比如说,政府要建一个邮局,居民就会讨论对社区生活有无影响,从而拥有一定的决定权,正因为如此,社区会显得很有活力。
对于成都祥和里社区居民自治一事,郑也夫认为有一定偶然性,因为里面有一些比较热心公益的人,“换了别的社区,可能就无法实现。”
“社区属于行政制定范畴,有时与居民的普遍认同不能完全匹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何明洁认为,很多居民心理上的社区仅局限于居住区,与行政意义上的社区有一定差异,“所以有些居民不知道所属社区也属于正常现象。”但这并不能用来衡量社区与居民的关系紧密度。
对于居民自治,何明洁认为应该鼓励这种管理方式。“居委会作为行政单位,面对的是整个社区,而院落只需对接本院居民。”何明洁说,居民对本院情况更加了解,实行居民自治更加合理、便捷,“在居民自治过程中,社区则扮演协助、仲裁、扶持的角色。”
问卷数据 分析
10%受访者不知属哪个社区
城市中,社区、居委会往往是与居民打交道最多的基层组织。在成都,居民和社区的紧密度怎样呢?近日,本报专门就此做了一番调查。在回收的347份调查问卷中,大部分人会因为参加活动、反映问题、开证明等各种情况与社区居委会发生过联系,其中,找居委会开证明最多,占到了16%。然而,也有多达25%的居民从未进过社区居委会的大门,而其中10%的人甚至不知道所在社区的名称。
与这些不太热衷社区事务的居民不同的是,通过选举、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参与社区活动的更多,其中,选举占到33%、活动占到13%、志愿服务占到21%。
而在具体的活动中,坝坝电影、读书会以及法律讲堂等文体活动则最受居民青睐,占到近30%。少数人则希望社区能够关心年轻男女的个人问题,有针对性地举行一些相亲会活动。
(记者吴柳锋周家夷 实习生杨乔玮摄影吴小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