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98.9%受访上海市民愿参与垃圾分类

29.11.2013  17:20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今天公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状况调查报告”显示,98.9%的市民表示愿意参与垃圾分类,但调查中也显示了垃圾分类推进缓慢的三大症结:垃圾分类标准标识不易、市民垃圾干湿分类意识较差、垃圾混装运输影响市民分类积极性。

这次调查显示,98.9%的市民愿意进行垃圾分类,不愿意的仅占1.1%。其中,“对保护环境有利”是市民愿意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持这一观点的占愿意人群的95.6%。26.4%的市民表示“总能做到”垃圾分类投放,57.6%表示“大多数能做到”,14.4%表示“偶尔能做到”,仅有1.6%表示“完全不能做到”。

已经实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对目前小区垃圾分类减量情况的评价较好,其中“很满意”占13.6%,“较满意”占55.7%,“一般”占27%,“不满意”占1.8%,“很不满意”占0.1%,另有1.8%表示“不了解”。

从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减量时间上看,2012年及以前已经实行垃圾分类小区居民对目前小区垃圾分类减量满意评价高于2013年实行垃圾分类小区居民。

调查显示,目前垃圾分类处理存在三大症结:

一、垃圾分类标准标识不一 调查显示,目前本市在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调查的100个小区中,垃圾分类的标准,收集容器的颜色、形状和标识等尚未统一。其中,9个居民小区垃圾分为“两类(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28个分为“三类(干、湿和有毒有害垃圾)”,60个分为“五类(干、湿、玻璃、旧衣物和有毒有害垃圾)”,3个分为“九类(干、湿、塑料包装、塑料瓶、旧衣服、纸张、利乐包、金属和过期药品)”。市民易接受的垃圾分类方式,“两类”的占20%,“三类”的占45%,“五类”的占32%,“九类”的占3%,赞同分为三类的市民比例最高。

二、市民对垃圾干湿分类意识较差 目前,本市市民习惯将报纸、旧书、纸箱、塑料及旧家用电器等可回收物出售,将电池、电子废弃物和灯管等有毒垃圾投放至专用箱。市民还不了解垃圾分类的重点是干、湿分类,认为只要分出有毒垃圾和可回收物即完成垃圾分类,小区只能靠配备垃圾辅助分拣员来完成分类。

三、垃圾混装运输打消分类积极性 调查显示,市民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分类装运”。调查100个小区垃圾收运情况,47个居民小区“垃圾完全分类运输”,26个“建筑垃圾单运,其他垃圾混装运输”,23个“部分垃圾(有毒有害、废旧衣服)分类运输,其他垃圾混装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