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区域发展新定位 成都区(市)县“竞跑”新时代
□本报记者 张守帅
不久前,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召开,对全面开启新时代“三步走”新征程作出部署。从“国家中心城市”到“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再到“世界城市”,成都确定这样三步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天府的宏伟蓝图,需要各区(市)县勇担责任、干得主动、竞相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12月下旬以来,成都各区(市)县相继召开全会,就“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作答——
锦江区——国际化城区;龙泉驿区——先进汽车智造区;双流区——临空经济示范区……明确区域发展定位,不仅让各区(市)县精彩“收官”2017年,也为2018年打响了“发令枪”。
四级规划体系引领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正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形成“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的空间功能布局。
“差异化”如何实现?此前,结合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创新提出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四级规划体系,每个区(市)县均在充分论证产业规模、人口规模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四级规划体系和生态建设、道路交通、公建配套等一批专项规划。
“四级规划体系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蓝图指引和路径遵循,充分凝聚了富民强区兴业的共识。”龙泉驿区委书记何勋表示,刚性执行四级规划体系,才能确保蓝图一绘到底。
从另一方面讲,依托四级规划体系,使区(市)县的决策部署更科学。
锦江区突出“新经济、国际化、高品位”主线,确立了加快建设“新经济高地、国际化城区”的目标。区委书记陈历章认为,通过四级规划体系构建“一核一轴三带六片”空间格局,将全面增强区域能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塑锦江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
新津县达成了加快推动“成南副中心、滨江花园城”的目标;温江区则将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区,具体细化为三个支撑:国际健康产业高地、国家级农业高新区核心区、国际花园城市。
重塑经济地理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城市强盛的根基。新一届成都市委领导班子产生以来,相继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新经济发展大会,从构建产业生态圈、定义新经济等方面,作出了提升产业能级、转换发展动能的成都抉择。
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区(市)县的一大看点。
“成华传统产业占比超过70%,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支撑不强的短板仍未完全补齐。”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说,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成华区将实施“两翼齐飞”工程,一翼瞄准“新经济培育”,另一翼指向“现代服务业崛起”。
“市委大手笔规划建设以电子科大为核心、以高新西区和郫都区为主体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郫都将成为成都首破万亿主导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说,“郫都对策”是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让产业成为郫都最坚强的“筋骨”。
作为成都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布局地,双流则在建设“国际一流空港城”的进程中,确立了“以港定城、以港强产、以港赋能、以港塑形”的原则,大力发展航空、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三大主导产业,同时打造无人机研发生产运营一体化基地、新经济智能化集群基地。
抢占文化软实力“风口”
塑造城市影响力品牌,是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围绕“三城三都”(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和国际会展之都),许多区(市)县正积极抢占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风口”。
“两江环抱”的成都核心城区,正启动建设体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天府锦城项目。作为重要组成,锦江区确立了建设天府锦城“品质极核”的目标,提出全力推动大慈寺南北片区和一批特色街区打造,聚集高端要素、调优消费业态,建设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国际化商业中心。
成华区则错位打出了独具特色的工业文明牌。依托连片保存在成华区的14处工业遗迹,成华区将高品质打造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构建“音乐里、时光里、幸福里”三大文创微城,大力推进音乐戏剧、影视传媒、电竞动漫等产业集群品牌化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特色化生态型文创产业集聚区。
而龙泉驿在追逐到2021年全面实现“整车产能突破300万辆、整车产量突破200万辆”目标同时,强调要放大客家、桃花、古驿、汽车“四张文化名片”综合效应,切实以人文营造提升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