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开放发展战略定力 着力提升四川开放型经济水平

03.07.2017  19:26

  坚定开放发展战略定力 着力提升四川开放型经济水平

  陈光浩

  核心提示

  开放合作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一个“热词”和“亮点”。党代会报告科学定位了当前四川开放发展所处的历史新坐标,强调必须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汇聚资源要素,借势借力实现更大发展,不断提升四川开放型经济水平。这是对近年来四川对外开放生动实践的深入总结,充分反映了世情国情省情的新变化新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更高水平推进开放合作指明了方向。在接下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新征程中,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保持开放发展的战略定力,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构建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努力在全面开发开放上走在全国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站高谋远,准确把握全球开放大势和四川历史方位,鲜明提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紧紧围绕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建设,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机遇,不断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力推动四川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生力军。

  ●当今四川,发展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抢抓四川开放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始终把经济社会的发展置于广阔的国际空间来谋划,不断获得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要素、市场机遇和先进经验,实现弯道超车、后发先至。

  ●着眼四川未来发展,党代会报告对开放发展进行了总体谋划,提出了“努力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面开发开放上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明确了三个方面的战略重点,着力推动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我们必须敏锐跟进国家战略动向,以抢抓战略机遇对冲不利因素,在国家开放发展大局中主动先行,赢得先机、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四川高水平高端化推进开放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深化内陆开放提供了宝贵的“四川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站高谋远,准确把握全球开放大势和四川历史方位,鲜明提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紧紧围绕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建设,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机遇,不断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力推动四川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生力军。

  深度融入国家开放战略,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制定《四川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实施“一带一路”“251行动计划”,推进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由点及面、成果超出预期。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的意见》《关于扩大开放促进投资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重要纲领性文件,制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9条”实施意见,稳步推进企业、产业、市场、人才“四个国际化”,对标先进、突出高端合作,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出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12条和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8条措施,外资准入全面进入“备案时代”。

  投资促进取得重大突破,开放型经济稳步提升。成功举办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世界华商大会、川商返乡发展大会、科博会、四川全球推介等系列投资促进活动,截至2017年4月底,签约额累计6.2万亿元、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4.71万亿元。成功引进神龙汽车、吉利新能源汽车、中国电子新型显示器生产线、中国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英特尔“骏马”、京东方成都6代线、格罗方德晶圆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累计审批外商投资企业1.1万多家,实际到位外资777.4亿美元,来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21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232家,居中西部第一。承办举办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财富》全球论坛、欧美同学会第五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峰会等重要国际性展会、论坛,全方位展示了开放四川、创新四川的良好形象。

  区域经济协作全面深化,开放合作载体持续拓展。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实现了“成都+川南临港片区”的空间布局。共同争取泛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国开放版图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强化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的产业、市场等重点领域合作。积极拓展与泛珠各省区的合作交流,泛珠区域已成为我省主要投资来源地,吸引来自泛珠区域资金占同期四川引进国内省外资金近30%。加强与港、澳、台的交流合作,香港成为四川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和重要的贸易伙伴。把双向合作园区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中德合作平台成功落地,四川成为对德合作先行省,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全面合作;中法成都生态园高水平拓展同法国及欧盟的交流合作,苏伊士环能、标致雪铁龙佛吉亚等30多家法国企业入驻。在美国、中国香港等重点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8个商务或投促代表处。

  四川的开放之路生动地证明,开放合作既是世界文明的发展大道和展示区域形象的鲜明标志,也是四川历史巨变的真实写照和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的必由之路。

  这些年的探索实践给我们留下很多深刻启示。一是必须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开放发展摆在工作全局的高度,主动对接国家开放战略,提出了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的战略思想,勾勒了建设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目标定位,开辟对标先进、推动高端合作的实施路径,主要领导亲自推动,抓项目、出政策、造氛围、优环境,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了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了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与竞争的主动。二是必须持续推动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一带一路”建设引领新型经济全球化、搭建了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西部由“跟跑”开放成为新的开放前沿,只有坚决破除内陆意识和盆地意识,坚决从地理和空间概念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树立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融入世界的开放襟怀,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发展。三是必须统筹开放发展与其他四大发展的联动互促。四川开放发展的成功实践,使全省创新发展获得了新动能,协调发展获得了新空间,绿色发展获得了新活力,共享发展获得了新基础。同时,其他四大发展又为开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相互之间必须一体坚持、一体贯彻。四是必须坚持内外开放的有机融合。我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举,高效推进内外市场、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打破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壁垒、企业垄断,着力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配置资源和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推动了四川的大开放、大发展。五是必须营造更加良好的“开放生态”。在全力推进内外通道建设、改善对外开放硬环境同时,更加重视开放软环境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和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服务等问题,着力培育开放的文化、养成开放的心态、营造开放的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引进“外生变量”,最大程度释放开放的“催化剂”作用。

  四川已站上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理念,准确把握未来一个时期开放合作的新机遇新挑战。

  开放包容是巴蜀文化中最鲜明的基因。正是与世界紧密联系、深度融合的交往过程,塑造了巴蜀大地开放与包容并蓄、古老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开放景象。党代会报告指出,当今四川,发展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必须坚持转型发展“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把开放合作作为高点起步、高端切入的直接抓手,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这是省委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直面四川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得出的科学论断,既彰显了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路径自觉,也体现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外开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加速融合的今天,我们必须抢抓四川开放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始终把经济社会的发展置于广阔的国际空间来谋划,不断获得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要素、市场机遇和先进经验,实现弯道超车、后发先至。

  抢抓新机遇,厚植四川开放发展优势。一是全球化澎湃向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蓬勃兴起,贸易、投资、技术、人员等跨国界加速流动,2016年美欧对华投资恢复性增长,美国、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2.6%和41.3%。G20杭州峰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论坛的演讲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中国药方”,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化的中流砥柱,必将对加速全球经济复苏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互联网经济、跨境电商全面打破“时空束缚”,使四川与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领域越来越宽广,正加快融入世界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二是重大国家战略叠加四川。四川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是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在国家“一带一路”宏伟蓝图中,四川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和核心腹地。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建设等,将为四川的开放发展带来诸多利好。同时,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支持,将引导更多投资者“战略西进”。三是创新改革和自贸区建设释放巨大红利。省委、省政府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为“一号工程”,把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重大历史机遇,形成了对内对外高效联动、改革开放科学统筹的战略“双引擎”。全省上下正在加快构建与国际规则相接轨、与现代市场体系相匹配、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系列改革开放举措迸发出蓬勃生机与巨大活力。四是四川已站上更加开放的大舞台。我省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体排名27位左右,市场辐射3亿多人口,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良好,互联网融合程度高,综合水平在中西部排名第一。成都航空口岸对部分国家人员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四川成为全国第4个、中西部首个推行离境退税的省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成都将成为国内第3个双国际机场城市。36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川落户,更加彰显出我省巨大经济活力和良好开放环境。

  应对新挑战,释放四川开放发展动能。一是全球贸易投资持续低迷的挑战。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贸易增长一直低于同期全球经济增长,打破了过去几十年来贸易增速一直高于GDP增速的格局。国际贸易投资疲态尽显,实体经济困难较多,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欧美高端制造业出现回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在一定范围扩散。东南亚国家以其低成本优势吸引中低端制造业,产业转移出现新趋势。二是全国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全国重点区域开放点多面广、竞争加剧。在西部对外开放风生水起的大潮中,各地开放态势咄咄逼人。国务院5号文件对招商引资提出新的要求、作出新的部署,各地更加重视,力度更大措施更实,区域竞争势必更加激烈。三是我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我省开放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期,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外向型产业单一、产业配套不足,有效供给、高端供给严重不足。四是推进开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挑战。各级领导干部组织和领导开放发展的意识、能力有待提高,观念创新、路径创新、政策创新还需加强,特别是对国际规则、国际惯例的熟悉把握和对国际发展经验的规律性认识明显不足。个别地方投资环境有待优化,开放领域的风险防控还需进一步强化。

  精准对接国家开放战略,加快构建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确保四川在全面开发开放上走在全国前列。

  着眼四川未来发展,党代会报告对开放发展进行了总体谋划,提出了“努力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面开发开放上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明确了三个方面的战略重点,着力推动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我们必须敏锐跟进国家战略动向,以抢抓战略机遇对冲不利因素,在国家开放发展大局中主动先行,赢得先机、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依托,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着力拓展外向发展的新空间。全面提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水平。强化“251行动”牵引,进一步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突出经贸和产能合作,建设一批示范性项目。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战略思想,更高水平融入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推动与欧美日韩等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领域的合作。加强中美省州合作,争取将四川打造成为中美省州合作典范,成为我国与全球发达国家地方合作的典范。深入推进中俄“两河流域”地方合作,力争在农业产业园区、天然气汽车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取得突破。推动与西欧、中东欧国家在汽车制造、新能源、生物等高技术领域合作。强化与日韩在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商贸物流、健康养老以及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抓好长江经济带发展我省实施规划的重点任务对接,加强与沿江各省区联动合作,共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突出区域产业合作,大力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订单“双转移”。推动区域间的要素资源与商贸物流合作,打造共同大市场,建设长江经济带商贸走廊。大力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建立健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机制,支持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周边省(区、市)的合作,重点加强与台港澳合作,突出与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巩固香港外资来源地地位,利用澳门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作用。

  精心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四川自贸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面向全球发布四川特色改革事项。在统筹双向投资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等六大领域,加快改革任务清单落地实施,着力打造“四区一高地”。更加主动地利用全球自贸区网络所形成的贸易投资优惠安排,推动更大规模的“川货出川”和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带动和推进外贸转型升级。

  以务实推动投资促进创新为关键,持续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增强开放合作的新动能。坚持对标先进招大引强。始终把投资促进作为推动发展的最直接抓手,强化“分层分类、定点定向”精准招商,对标“3类500强”,聚焦聚力主业,突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石墨烯、生物医药等全产业链招商。研究建立省级投资促进激励机制,支持各地政府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出台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动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指导项目合理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

  精心办好重大展会和投资促进活动。以提升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为方向,精心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及隔年举办的国际投资大会暨进出口商品展)、川商返乡发展大会、科博会、海科会、农博会、酒博会等重大投资贸易促进活动。充分发挥外国驻蓉领馆、我省国际友城、友好合作关系作用,积极运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进出口银行等境外分支机构资源,建立与东道国优质企业联系更紧密、利益更直接的网络体系。深化省领导联系促进重大招商项目制度,积极开展“小规模、点对点”的招商活动。加强省级平台活动签约项目集中督导,促进引进项目尽快转化为有效投资。

  提升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强引资引技引智结合,鼓励跨国公司在川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结算中心等,促进在川落户企业增资扩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推动符合条件企业境外上市和返程投资。加大内外资企业产业关联和技术交流,增强“溢出效应”,更好发挥外资对我省产业优化升级的带动作用。推进在“一带一路”、欧美发达国家等设立境外商务和投促代表处,搭建综合性境外贸易投资促进平台。

  大力推进国别合作园区建设。深化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重点推动川德企业“技术+资本+市场”合作,建设世界级产业园区和创新研发中心。突出特色推进中法生态园建设,打造中法交流合作示范区、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生态文明引领区。积极推进中韩、中意、新川等合作园区建设。

  以优化“开放生态”为目标,突出营商环境建设,着力增创四川开放合作的新优势。完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的体制机制。整合各涉外部门力量,定期集中研究解决开放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形成更大合力。研究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法规政策体系,提高财税、金融、产业政策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合作政策的协调性。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带头守诺重诺践诺,确保投资协议履约、政策服务兑现。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拓展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功能,有序开辟通往沿线国家(地区)的直飞航班,打造“空中丝绸之路”。持续推进十大铁路通道工程,强化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不断提高航道通行能力和港口吞吐能力,支持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加快发展,变物流通道为经济走廊。

  提升开放能力水平。注重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开放意识,着力提升组织和发展开放型经济、把握国际规则国际惯例等能力。加大开放型人才培训,推进在重点开放领域建立政产研学用协同联盟,培养一批开放型经济领军企业、领军人物。探索建立投资促进容错机制,鼓励和支持招商干部大胆创新、勇于担当、激情干事。

  强化开放“软力量”建设。开展全省开放竞争力评价和投资软环境暗访,倒逼各地加快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抓好“放管服”工作,健全招商引资项目“绿色通道”,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突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建设,打造外国人舒心放心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传播立体多彩的开放四川,全面提升我省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系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省重大办主任)

  原标题:坚定开放发展战略定力 着力提升四川开放型经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