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绿色发展全面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李庆) 四川省林业工作会议21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明确了为全面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而努力,到2020年,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全省林地保有量控制在3.54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8.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7%。
四川森林康养纳入省“十三五”规划
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说,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我省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比如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新增国家级7个、省级9个。建成广元南河、西昌邛海、阆中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21个,划建省级湿地公园19个。汶川地震生态修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芦山灾后恢复林地植被43.9万亩,修复大熊猫栖息地21.2万亩、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2.6万亩。全省林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125%和95%。
据介绍,四川省富民特色产业再上台阶。沐川、朝天等39个现代林业重点县通过验收,建成“万亩林亿元钱”示范片51万亩,宜宾县启动建设现代林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全省林业产业基地达到9350万亩,大熊猫、森林、湿地、乡村四大生态旅游品牌基本形成,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6个,生态旅游年直接收入658.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2倍。率先推进森林康养并被纳入全国林业和省“十三五”规划,启动了首批10处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十三五”森林康养总体规划,办好第二届森林康养年会,研究制定建设标准,推进试点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发展。
2020年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有重大进展
“十三五”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向林业经济强省、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省林业厅表示,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到2020年,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林地保有量控制在3.54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8.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7%;湿地保有量控制在2500万亩以上;治理和保护恢复植被的沙化土地面积不少于800万亩;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保持在1亿亩以上,有效保护国家、省重点保护物种和四川特有物种;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68万亿元;现代林业产业基地达到3000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5000亿,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超过1600元;森林火灾损失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1‰、3‰以内。
“十三五”开局重点加强森林生态建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林业全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营林造林600万亩,增加森林面积160万亩、森林蓄积1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6.24%,实现林业总产值300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200元,森林火灾损失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1‰、3‰以内。
为此,四川省将加强森林生态建设,强化天然林保护。推进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继续实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试点,治理沙化土地7.4万亩、巩固成果1.45万亩,治理溶岩土地500平方公里。同时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极度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完成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加快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大型猫科动物监测。启动建立野生大熊猫种群DNA档案,完成大相岭大熊猫放归基地建设。此外,四川省还要大力推进林业脱贫攻坚,建立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专合社奖补政策,引导贫困户以人力、林地资源等要素加入专合社、家庭林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化运作方式,构建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脱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