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谈反诈动画“出圈”:不妨多一些这样的寓教于乐

01.11.2021  16:13

  原标题:央媒谈反动画“出圈”:不妨多一些这样的寓教于乐

  最近,一条金融反诈动画视频在朋友圈刷屏:浣熊老大”密谋洗钱,它的手下们千方百计骗取收款码、银行卡、身份证,憨憨东北虎“撩拨”佛系树懒,急躁鳄鱼死磕乌龟,萌新狐狸妹套路“旺财哥”……而长颈鹿警察一直藏在树叶里、荷叶下、电线杆后,全程暗中观察,在关键时刻破门而入,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用动画视频宣传反诈,是一种很新颖的方式,很容易让反诈宣传入脑入心。看完这则视频,很多网友都对那些生动的台词印象深刻,比如浣熊说“人不洗头,一天就油;我不洗钱,半天都难受”,又比如不愿就范的乌龟说“贪吃贪杯也贪睡,贪小便宜吃大亏”。

  视频还藏了一个梗:浣熊的三位手下中,有一位是警察卧底,让网友猜测是哪位。这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关注和转发。一位妈妈在视频下留言说:孩子一直缠着自己,要告诉他到底谁是卧底。

  这则由公安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国家反诈中心与腾讯财付通联合推出的动画视频,巧妙地把金融反诈知识融入趣味短片,让网友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获得了相关金融诈骗风险的警示,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近年来,智能手机日渐普及,移动互联网持续发展,各类电信金融诈骗案件屡见不鲜。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6.4亿户;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在如此庞大的人群中,有不少人都曾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

  其实,我们很多人对此都有感知:有时是接到一个突如其来的陌生人电话,有时是上网时突然蹦出一个看似诱人但陷阱重重的红包,有时是听到身边某位老人又被社区里某个非法集资门店骗了“保命钱”……

  很多人都在呼吁,加强对电信诈骗和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刻不容缓。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大众的风险警示教育。两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其实,现在已经有各种电信诈骗和金融诈骗风险警示教育,但是,如何真正寓教于乐、入脑入心甚至让大家愿意主动转发、二次传播,是一个值得琢磨的大课题。

  有一种思路可供借鉴:既然不法分子越来越多在互联网等领域进行诈骗,那么,我们也应该更好占领互联网阵地,更多用互联网思维和语言进行宣教工作,努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比如前面提到的由财付通承制的反诈动画短视频,就是一次有益尝试,该视频也在朋友圈以公益广告形式获得了推荐。这种尝试,不仅是内容制作方面的创新,也是合作机制层面的有益探索,有助于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在反诈中的协同作用。

  电信金融反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需要人人参与。如果每个人都能提高风险意识,对形形色色的诈骗和诱惑不盲听、不盲信,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就是为反诈做贡献;如果还能提醒身边人注意风险,或转发一些有意思的宣传材料,还将有更好的效果。

  日前,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负责同志在第十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指出,全民反诈氛围日益浓厚,全国公安机关正会同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新格局。

天津地铁6号线拍摄的“反诈号”专列车厢。(2019年9月12日)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在反诈宣教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老人和青少年这两个特殊群体,因为他们的相关知识和风险意识相对较弱,是易受侵害群体。以金融素养为例,中国人民银行今年9月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老一少”仍将是金融教育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

  信息大爆炸和信息碎片化并存的时代,信息过载是一种常态,吸引注意力是一种重要能力。不仅在电信金融反诈领域,在其他各行各业与公众的传播沟通中,都需要推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优质内容,要让内容再有趣一些,形式再丰富一些,脸孔再柔和一些,多一些生动活泼语言,多一些互联网思维,多一些传播手段……而最重要的,是真正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公众心声,了解他们真正喜爱和想要的是什么,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来源:林秋枫/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

     微博网友热议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