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新词揭示出多少官场“灰色文化”

07.11.2014  08:33

  “山头主义”“能人腐败”“靠山吃山”“一家两制”……刚刚公布的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中,对一些腐败问题的新提法引起广泛关注。

  有专家称,这些接地气的反腐新词,揭示了当下官场多种追逐权力与利益的“灰色文化”,不失为下一步深化反腐,以及加强干部管理的着力点。

圈子文化”: “山头主义”、架“天线”、搞“勾兑

山头主义”“小圈子”、架“天线”、搞“勾兑”……在刚刚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中,这些词汇出现在巡视组对广西、河北、四川等地的巡视反馈中,形象勾勒出一些地方官场的“灰色文化”。

中央第六巡视组组长王正福在向河北省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该省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内政治生活不严格,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无独有偶,中央第一巡视组组长项宗西在反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巡视结果时也提到,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第九巡视组组长杜德印向四川省反馈巡视情况时也提出,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跑官要官。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中纪委全会上明确指出,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强调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告诫党员干部远离“小圈子”。然而此次巡视发现的各地官场拉关系建“圈子”立“山头”仍然严重,说明当前一些地方官场人身依附仍然严重。

面子文化”: “经济搞上去,就一俊遮蔽百丑

能人腐败”是此次中央巡视反馈中引人注目的一个新词。中央第十二巡视组组长徐光春在对江苏省的巡视反馈中指出,该省基层权力寻租机会较多、空间较大,“能人腐败”问题突出。有的干部作风不扎实,好大喜功,甚至弄虚作假;有的干部沉迷于政绩冲动,重显绩、轻实干,相互攀比指标;有的干部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借为民办事搞个人政绩,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不断发生。

事实上,能人腐败绝不是江苏省的个例,综观十八大以来的落马官员,不少政绩显赫、被称为“官场能人”,如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主政一方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被称其为“难得的干才”;海南儋州原市委常委、秘书长权晓辉在任时因“精明能干”“长袖善舞”,成为当地人眼中的“能人”。然而这些能人正是利用了光鲜的政绩作幌子和掩护,大肆贪腐频频得手。

只要经济搞上去,就一俊遮蔽百丑。”一位基层干部表示,当前干部选拔和考核过于重视结果导向和政绩导向,唯GDP至上、重显绩轻实干的问题突出,缺乏对干部的过程跟踪评价,是导致“能人腐败”的重要原因。

徐光春指出,要深刻总结“能人腐败”的教训,在选人用人上摆正“”与“”的关系,坚持把“”放在首位,做到再能干的人“”不行坚决不用。加强对干部党性教育,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以严格的纪律约束干部,始终坚持制度执行的刚性,对群众反映突出、腐败不收手、不收敛的干部坚决予以查处。

  “票子文化”: “一家两制”给腐败“穿马甲

利用公权力搞利益输送和腐败是很多落马官员的共同特点。在中央持续反腐的高压之下,明目张胆腐败日益没有藏身之地,但给腐败穿上马甲大搞腐败隐身术仍大有人在。“封闭式权钱交易”、“一家两制”、“靠山吃山”就是此轮巡视发现的腐败新特点。

中央第五巡视组组长吉林在向浙江反馈的巡视情况中指出,领导干部“一家两制”、利益输送出现新的表现形式,手段隐蔽。徐光春在对江苏的巡视反馈中也提到,腐败问题多层次、多领域、广覆盖,表现形式隐蔽化、智能化、多样化;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

暗腐败不仅是更加隐蔽的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靠山吃山”的权力资源化更为普遍。巡视组对四川省的反馈指出,在一段时间内,一些领导干部插手国有企业转制、矿产水电土地资源出让、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教育、卫生、政法、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腐败案件高发频发,“靠山吃山”现象突出。巡视组对上海的巡视反馈也提到,少数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在其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群众对个别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倚仗其权力谋取巨额利益反映强烈。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杨玉华 周畅

(据新华社合肥11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