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幼教”打破牧区语言藩篱

20.11.2013  02:40
10月,行走在阿坝州辽阔的草原上,随处可见数量众多的牛羊和马背上的牧民。牧民们日常交际使用的是藏语,不能流畅地使用汉语进行沟通。看电视时,他们大多选择康巴卫视和青海卫视这类藏语频道,很少看汉语频道。语言不通大大制约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 2004年,阿坝州召开牧区教育工作会,明确了牧区学校必须坚持藏汉双语教育模式的办学指导思想,双语教学以“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开展。一类模式是把汉语文作为一门主科开设,其余各门学科均用藏语文教学。二类模式是把藏语作为一门主科开设,其余各门学科均用汉语文教学。藏汉双语的教学模式,宣告了民族地区“老百姓不懂汉语”的时代即将终结。 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政策引领下,一座座双语幼儿园拔地而起,这些漂亮的幼儿园将带给农牧民灿烂的明天。 双语幼儿园成为“香饽饽” 今年3月是邛溪镇双语幼儿园开学的日子,镇上异常热闹。据邛溪镇双语幼儿园园长杨忠介绍,园中有60%的学生家长都为了子女就读该校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红原县地处“世界屋嵴”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平均海拔3600米,是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大多数牧民只会藏语,双语幼儿园的设立解决了当地“过汉语语言关”的需求,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藏医尕让多吉一大早就把孩子送来学校了,他说,因为自己是藏族,希望孩子能够在藏汉双语的环境中成长,既要学藏语又能懂汉语。三岁多的旦真泽拉是邛溪镇双语幼儿园小班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她学会了唱歌、跳舞、自己吃饭,还会说一些日常的汉语。这让旦真泽拉的妈妈高兴地说,“我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明年也一定要让他来上幼儿园。” “在幼儿园进行双语教学,符合红原这个纯牧业县的实际。一方面,学生更适应用母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为了消除语言障碍,需要加大汉语的教学和应用。”红原县教育局局长罗布让说。 2011年以前,红原县全县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只有一些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才能上幼儿园。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期间,红原县投入项目资金1699.1万元,按照“小村联办,大村独立”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幼儿园共19所,初步实现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全面覆盖。其中,16所幼儿园用双语教学模式。 幼儿园建好以后,老百姓能否上得起?杨忠给家长们算了一笔经济账,全县学前教育机构的幼儿都享受“一免一补”,免除了每人每年的保教费750元,每人每年补助午餐费600元,这样幼儿只需要提供每月125元的伙食费就能轻松入园。许多乡级和村级的幼儿园,每学期的伙食费只需300元,并不会给家庭带 来经济负担。 按照幼儿身心特点教“双语” 2012年10月,杨忠第一次来到新建的邛溪镇双语幼儿园,看到崭新宽敞的教室高兴得合不拢嘴,更让她高兴的是,钢琴、饮水机、玩具、教具等接连不断地送到了学校。杨忠组织老师们买卡纸、布料、颜料,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将学校布置成一个儿童乐园。罗布让说,红原县确立了“建设1所、配备1所、开办1所”的原则,投入资金153.8万元,为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配备教玩具和必要的设备设施。 “小眼睛,亮晶晶,样样东西看得清。好孩子,讲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这是下哈拉玛村幼儿园的老师泽让吉在给孩子们讲用眼安全。 在下哈拉玛村幼儿园的张贴栏中记者看到,孩子们的课程以教育活动、户外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班级活动为主,对语言的学习主要在活动中渗透,并不是像小学一样教拼音、汉字。“家长们让子女学习汉语的热情非常高,不过他们不了解幼儿教育,往往以学多少拼音,认多少汉字为标准,这恰恰是我们要反对的‘小学化’倾向。”安曲乡中心幼儿园副园长伊措说,我们制定了分阶段的学习目标:小班的学期目标是掌握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中班的学期目标则是能背一些简单的儿歌和诗歌;大班的学期目标是能用汉语与人交流。家长看到孩子一天天在语言、行为习惯上的不断进步,也慢慢转变了对幼儿教育的观念。 据罗布让介绍,目前红原县正在逐步实现以督政为主的“外延监督”向以督学为主的“内涵监督”转变。规范办园行为,加强日常管理,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趋势。红原县对全县幼儿园从教人员开展《3-6周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培训,要求各校严格按照《指南》合理设置课程,规范教学行为。 “《指南》中对汉语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要求,没有对藏语学习的指导。”红原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李兴智说,红原县参照幼儿汉语教学要求,按照藏语语言规律,编写了《红原县3-6周岁儿童藏语言发展指南》,解决了双语学前教育中藏语言教学的随意性和无统一标准的问题。 保证每所幼儿园有幼教专业教师 2013 年 4 月,伊措刚从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就赶上了红原县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形势。通过公招进入安曲乡中心幼儿园工作后,她布置校园环境,制作牦牛玩具、民族娃娃、放牧工具……用本土材料为幼儿营造富有民族气息的氛围。 安曲乡中心幼儿园幼师专业出身的老师共有两名,全县幼师专业出身的教师有40多名,充分保证了每所幼儿园有幼教专业教师。安曲乡中心小学的校长甲花甲同时也是安曲乡中心幼儿园的园长,在幼儿园的管理上面,他更多地将权力交给伊措,为的就是让孩子接受专业化的幼儿教育。 除招收专业教师外,红原县通过小学教师转岗解决师资问题,从小学教师队伍中选择具备从事幼儿教育特质的人转岗担任幼儿教师。邛溪镇双语幼儿园的42岁的当生已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岗位上呆了22年,突然“改行”教幼儿园,刚开始确实有点不适应。 红原县对幼儿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安排师去成都等地进行业务培训和跟岗学习,又请幼儿专家到红原讲课、指导办学。最让当生难忘的是,成都的一位幼儿教师到红原上课,开展了很多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其乐融融,也让当生体会到当幼儿教师的快乐。 “教幼儿时语言要充满童趣,幼儿的课堂上更多的是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到一些知识,锻炼到肢体。”现在的当生,谈起幼儿教育俨然是一个行家。 开设双语教学需要双语教师,红原县双语幼儿园保证每所学校至少有一名教汉语和一名教藏语的教师。下哈拉玛村幼儿园是只有23个学生的村级幼儿园,也配齐了两名幼教专业的教师分别教授汉语和藏语,保证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教育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