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天里川内诞下7对大熊猫双胞胎 双胞胎“萌宝”缘何多?

06.08.2015  15:17

核心提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川内累计出生10胎17只大熊猫,双胞胎概率为0.7,为近年来所罕见。

◎雌性大熊猫怀上双胞胎的条件相对严苛:首先,母体要健康,能够排两个卵子;其次,排卵时间和交配/人工受精时间一致。但是,大熊猫发情期只有两三周,排卵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

◎根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对双胞胎大熊猫跟踪研究,双胞胎在成长、繁育后代、身体健康程度上与单胎生产的大熊猫并无二致。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王成栋) 8月2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传出喜讯:一天内新添4只小“帅哥”——大熊猫“晶晶”和“思缘”分别诞下双胞胎,经检查“母子平安”。这是今年在四川出生的第六、第七对大熊猫双胞胎。

自6月22日大熊猫 “科琳”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诞下今年全球首对双胞胎以来,短短41天之内,四川先后出现7对大熊猫双胞胎。今年大熊猫双胞胎为何如此多?带着疑问,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寻找答案。

少见:双胞胎平均每周一对

7对大熊猫双胞胎,按机构划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有4对,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3对;按时间算,几乎每6天就产生一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川内累计出生10胎17只大熊猫,双胞胎概率为0.7,为近年来所罕见。

而这7对双胞胎中,有两对是姐妹,五对是兄弟,意味着均为“同胎同性”。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胡锦矗表示,与人类一样,大熊猫很少出现“龙凤胎”,“除非母体先后两次受精”。

根据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统计,大熊猫产仔出现双胞胎的概率为0.3-0.5。由于年代久远和数据缺失,目前尚无法确定大熊猫双胞胎出现频率次数最高究竟是哪一年。不过,有一组数据可以作为对比:1987年-2000年,全世界圈养的大熊猫仅仅增加了17只,平均每年增加1.3只;1996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新生大熊猫数量为0。

面对今年频繁出现的大熊猫双胞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承认,这样的频率和密度,为近年来少有。“没有纵向对比过,但平均一周一对绝对是很少有的。”

严苛:抓不住时机难怀双胞胎

大熊猫怀上双胞胎容易吗?

省林业厅野保站副站长古晓东介绍,大熊猫从5岁开始性成熟,生育期自此持续到20岁。根据多年跟踪,大熊猫生产双胞胎频率最高的年龄段是5-15岁。换句话说,低于5岁,大熊猫身体不成熟,不具备生育条件;超过15岁,身体机能下降,怀孕概率低,更遑论怀上双胞胎。根据记录,截至目前,产下双胞胎的“产妇”的“最高年龄”是19岁,最小的是5岁。

李德生告诉记者,雌性大熊猫怀上双胞胎的条件相对严苛:首先,母体要健康,必须能够排两个卵子;其次,排卵时间和交配/人工受精时间一致。但是,大熊猫发情期只有两三周,排卵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如果想怀上双胞胎,必须抓住时机。”

并且,大熊猫如要安全产下双胞胎,必须要有精细的管理。“就像人一样,怀上双胞胎的大熊猫在饮食起居和居住场地上都有相对严格的规定。”

那么,大熊猫双胞胎出现概率激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通过一组数据可以分析:今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3位“双胞胎产妇”中,有两位孕前有人工受精经历,4位无人工受精经历的“产妇”,只有一位产下双胞胎。

“不能否认科技进步的作用。”省林业厅科技处处长周古鹏介绍,2014年,“大熊猫繁殖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研究及应用”获得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大熊猫人工采集精液、人工受精等技术,提升了精液采集成活率和人工受精成功率。

研究:双胞胎与单胎幼仔无明显差距

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大熊猫产仔率和双胞胎率,意味着圈养大熊猫种群的扩大。今年2月,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位于四川境内的圈养大熊猫有321只,占总量的85.6%,比上次调查增加两倍以上。

但数量不等于质量。有网友质疑:频繁生育双胞胎,对于母体健康有无损害?双胞胎健康有无保证?

省林业厅野保处副处长仇剑表示,通过多年观察,双胞胎大熊猫幼仔与单胎幼仔体重各方面差距并不明显。由于大熊猫生理结构独特,怀上双胞胎时,两只宝宝之间营养供给相互独立,“相互竞争力度不大”。更何况,新生的大熊猫幼仔只有200克左右,相较于其母亲体重而言微不足道。“一般情况下,怀孕的圈养大熊猫营养是有保证的。”

根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对双胞胎大熊猫跟踪研究,双胞胎在成长、繁育后代、身体健康程度上与单胎生产的大熊猫并无二致。

古晓东说,双胞胎的频频诞生,对于种群复壮有着积极意义。但这只是量上的增长,如果要实现大熊猫“量质双升”,首先要强化大熊猫野化放归。通过捕获的野生大熊猫与圈养大熊猫比较,可以得出结论,野生大熊猫无论在生存技能、奔跑速度、体力和抗病能力上均明显强于后者。从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据看,四川野生大熊猫增加了181只,增幅只有15%左右。

其次,必须对大熊猫繁殖做好精细化管理,避免“近亲繁殖”,“不管是人工受精还是自然交配,都要做好‘父母’基因谱系管理。”此外,“萌宝们”的父母身体情况如何,也关系到双胞胎能否真正帮助种群复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