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物联天下 共享智慧未来

21.11.2013  11:14

    ——2013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暨智慧城市博览会昨日举行

    探路产业发展前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11月20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贸促会四川分会、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成都市博览局、双流县人民政府、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承办的“2013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暨智慧城市博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来自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蓉城,围绕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及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发展前景、技术趋势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勾画物联网发展的路径,揭秘智慧城市的未来。

    □罗向明 文/图

    现场感知物联技术魅力

    “大家好,我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LTE技术控制的机器人的代言人,下面我要让大家通过一段舞蹈看看我的技术有多棒……”说这段话的是一个叫“NAO”的智能机器人,一段真正的“机器人舞”瞬间吸引了博览会展场内所有人的目光。

    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出来的最新一代实用型机器人,未来通过输入更加成熟的应用程序,它能完成看护孩子、老人,执行主人远程遥控完成简单家务等。

    在本次物联网峰会上,还有许多类似的物联网前沿应用项目让人目不暇接。

    而峰会上的“头脑风暴”更令参会人员大呼受益匪浅。

    此次大会以“物联天下,网聚成都”为主题,参会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代表等共计500余人。在峰会主题论坛、可穿戴计算与移动智能终端高峰论坛、智慧城市与智能物流论坛等论坛上,行业专家们面对面进行激烈的智慧交锋,勾画出未来物联网发展应用的前景。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借力连续几届举办的国际峰会,2013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进一步增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助力助推成都物联网产业提档升级,扩大社会影响力。本次峰会吸引了来自新加坡、缅甸、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及周边国家相关政要参加,峰会作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越加凸显。

    双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峰会为双流利用国际、国家和区域资源,紧密跟踪产学研项目合作和成果转化,并努力向全国辐射,早日形成产业规模,争取成为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领头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筑牢未来产业发展根基

    “物联网要高速发展必须突破两大瓶颈,即技术瓶颈和商业推广瓶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奕泉在主题论坛提出自己对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难点的看法,引起现场众行家的共鸣。

    而对于这个瓶颈,在落户双流物联网园区的成都阿艾夫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华峰看来,已经不再是发展的绊脚石。

    2012年11月11日,从沿海移师成都的阿艾夫物联网园区基地正式在天府新区核心区域——双流县公兴物联网园区奠基。阿艾夫曾经成功研发了国内首个2.4GHZ无线射频芯片,是一家专门从事科技研发的公司。在双流开建的生产和示范基地,是阿艾夫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对于公司成长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司至关重要。“目前我们的一期项目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年前有望投入运营。

    和阿艾夫一样,在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区,一个个实体项目开始落地生根,开始逐渐发力。

    作为成都市物联网产业的应用和示范县,成都市出台的《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把双流作为成都发展物联网产业技术孵化与产业化基地。据悉,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的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目前园区主干道(天保大道、物联网大道、华阳迎宾路延伸线)已建成,区间道路正在加快建设;园区能源、通信进行了统筹规划建设,骨干管网通道建设已完成;已建成3栋标准厂房(约6万平方米),完善的配套服务陆续跟进。

    截至2013年9月,园区共签约项目36个,引进了4家世界500强企业,协议总投资340.18亿元。成功引进了嘉石科技、美国精量电子等芯片及传感器研发制造代表项目,中国电信IDC、中国移动IDC、中国联通IDC、曙光云计算中心等云计算服务代表项目,新易盛、金亚科技等通信传输设备代表项目,感知中国(成都)中心、北京立鑫等运营服务及方案解决代表项目,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双流研究院等创新服务平台。

    在项目建设上,2012年双流县物联网产业已实现产值40余亿元;2013年1-9月完成工业投资16.2亿元。其中新易盛、迈德金卡等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嘉石科技微晶园、中鼎科技等项目已完成部分主体建设,预计年底园区内近10个项目投产。

    以载体建设为基础,以前端核心制造为重点,以后端创新服务为提升,以示范项目为带动,双流县通过建设物联网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人力资源保障、投融资服务等4大体系,构建资金、技术、市场、服务等要素交汇的平台,实现产业链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智慧双流”走进群众身边

    “白衣上街发生一起轻微交通事故,造成局部堵塞,请派人前往疏导!”正值下班高峰,双流县交警大队指挥中队值班警官秦文蜀从指挥中心屏幕上看到突发路况,他马上拿起呼叫器呼叫附近的警察快速前往处理。在警察的疏导下,拥堵的路口很快变得畅通,这是双流县智能交通发挥快处功能的寻常一幕。

    作为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智能交通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它让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出行更加方便从容。

    “疏导交通只是智能交通目前最初级的模式。”无锡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宋屹东介绍,落户双流的“感知中国成都中心项目”正在实施“双流智慧交通”,每个路口都将安上物联网感应器,今后,道路将由灯管车变为车管灯,即通过物联网技术,协调整个道路资源,根据车流变化适时智能疏导交通,而最终要达到人、车、路动态联调。

    如今,一个个物联网实体项目的建设运营,不仅完善、促进了双流的现代产业的发展,也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物联网技术应用带来的便利。“智慧双流”开始走近群众身边,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

    岷江自来水厂调度指挥室内,纳米材料制成的超大屏幕前正对着指挥台,6台电脑分别对应着物联网智能水务示范项目的加压站系统、净水分厂系统、管网监测系统等,能直观地监测制水过程,自动化操作方便技术人员随时掌握水质情况。该系统可24小时动态监测全县居民饮用水质,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使我们的城市更加智能化,让市民的生活更加轻松!”双流县物联网推进办的一位负责人介绍,除智能交通、智能水务外,双流县还重点开发了智能医疗、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等涉及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民生的示范应用工程,极大地推进了智慧双流的建设。

    据悉,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经建成,已有20多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农资店、养殖场等加入该系统,实现了水果、蔬菜、畜产品等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质量监控和信息化管理;智能医疗开展了医疗健康舱市场化运营探索,目前已有8家运用物联网远程诊断技术连锁诊所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