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县拘留所巧思妙想化解心结 打造监所形象名片

17.05.2015  12:10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丁宁)为了做好被拘留人的教育感化工作,双流县拘留所积极探索创新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把“平和、理性、文明”的人性化管教模式和信息化手段巧妙融入到管理教育工作中,于近期成功教育帮助一名马来西亚籍华裔被拘留人实现思想转化。

中文名叫林志(化名)的马来西亚籍男子在今年4月份因非法居留被执行拘留审查30日。据了解,2014年6月18日,林志文来中国旅游,先后到了德阳、广汉、自贡、峨嵋、乐山等地游玩,后因携带的现金即将用完,打算返回马来西亚,在双流机场购买机票时发现签证已过期,随后因非法居留被相关部门执行拘留审查。

刚入所时,林志对民警有些畏惧,不愿意回答民警的问话。为了保障林志在拘留期间的人身安全和监所安全,双流县拘留所把他纳入重点人员管理。利用现有监控手段,以非接触的方式对其进行观察。通过动态监控观察,民警发现林志总是呆在离同拘室人较远的地方,说话很小心,做事有些战战兢兢。管教民警又通过与林志同拘室人员了解情况。通过监控观察和间接询问,拘留所针对林志制定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措施,一是选定性情平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向红同志,作为主要帮教力量,其余的同志全力配合,协助管理教育;二是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减轻其对抗心理。管教民警每日进入拘室对林志开展谈话教育,生活上适当照顾,在人性化的关怀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耐心的教育,林志态度发生了转变,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涉嫌违法,承认自己的错误。

通过在拘留所内的生活和亲身感受,使他消除了原有的担心。他表示中国警察在执法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精神,让他深受感动,表示一定会好好配合警察的管理教育,记住这次教训,今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由于双流县拘留所民警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以促进被拘留人思想转化为已任,工作中灵活应对,把人文精神、信息化手段与管理教育科学结合,巧妙帮助被拘留人化解心结,实现思想转化。此举在维护监所安全的同时,也打造了中国监管民警良好形象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