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相争不相克 成就蓉城餐饮界“双子星”
成都市美食之都促进会日前发布 《2014成都餐饮企业调查报告(2014财政年度)》,中餐单店十强里面,大蓉和、红杏酒家、文杏酒楼旗下的门店占据了七席,也就是说,成都中餐生意最好的十家店,大半壁江山都被大蓉和集团董事长刘长明、红杏酒家董事长黄信陵收入囊中。
谁曾想过,作为“双子星”的刘长明和黄信陵,曾是不打不相识的“冤家”?“卖石灰的见不得卖灰面的”,但红杏和大蓉和却用16年的竞争比拼,上演了相争不相克的佳话。两个老板因为太欣赏对方,甚至一起投资,又开了一家文杏酒楼。
竞争对手变知己 友谊缘起一堆土
“我前几天才见了黄老板。”7月22日,在位于成都锦城公园的办公室,刘长明向记者说起他和黄信陵的友谊。“过一段时间不和他摆一摆,就觉得不舒服。”最近的这次聊天,两人主要交换了一下对当前餐饮业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竞争更激烈的一些应对和做法。“我直接问他,你搞啥子消费100送80,还有赚吗?”刘长明笑着说,“我们两个对对方从来都讲真话,连财务报表都可以互相看。”
竞争对手能交往到这个分上,一定发生过一些故事。
还要从16年前的羊西线说起。1999年底,大蓉和在羊西线开店,一开始生意冷清,而隔壁的红杏酒家已经开了3年,不光店里坐满了人,外面也长期排队等位。可顾客宁愿在红杏门外等两小时也不愿进大蓉和。
刘长明闷起脑壳研究特色菜,希望靠产品品质打出一片天。黄信陵竟然主动示好,“当时大蓉和门口堆了一堆土,如果按常理该大蓉和组织人铲土,我让自己员工主动去把这堆泥巴解决了。”黄信陵此举,让刘长明感动得一塌糊涂。
一来一往,两人渐渐熟了,黄信陵也开始有意无意帮大蓉和,红杏接待不完的客人,就介绍他们去隔壁的大蓉和。还有挑刺,对大蓉和在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提出诚恳的看法。
有一次,一个红杏的管理人员因为工作原因到大蓉和,走到门口的时候,客人喊“服务员服务员”,当时他也穿着工作装,马上去把客人的服务做完,回过头才去办他的事。“红杏的管理人员有这么强的服务意识,让我感受到了差距,从心底里佩服黄老板的管理水平。”刘长明说。
我向你学菜品创新 你向我学企业管理
大蓉和的招牌慢慢响了,势头居然盖过了红杏。有人说,刘长明没良心,竟然跟红杏抢生意。有人怪黄信陵,当初就不该帮大蓉和。
黄信陵可不这么想。一方面,跟着大蓉和学习菜品研发创新,你搞融合菜、外地菜,我也到外地菜系请厨师;你搞招牌菜“开门红”鱼头,我搞小芋儿鱼头。另一方面,对大蓉和企业文化建设也很欣赏,你搞内刊搞企划,我就给员工配保姆,让员工有家的感觉。
这边刘长明也没闲着。跟着红杏学习成本控制,学习深度管理,特别是产品的品质维护,从细节做起,提高经营水平。为了做到整洁干净,黄信陵特意要求厨师理光头。他还有个摸栏杆的习惯,摸摸餐厅里的栏杆有没有灰,摸着灰立马让人擦干净。剃光头,擦栏杆,这些经营中的实用技巧,刘长明变通着学习运用。
2002年,大蓉和在紫荆南路开第二家店,选址的时候黄信陵帮忙参考意见。一年后,红杏也跟着来了,就在大蓉和对门开了新店。“我觉得平时最大的享受就是和他谈话,对我很有启发。”刘长明说。“我们曾经有段时间天天在一起,有那么几天不在一起,大家都觉得好像有件事情还没有做。”黄信陵谋划着,两人关系都到这分上了,要一起做件大事。
2005年,两人联合另一家企业,一起在羊西线“一品天下”广场新开了一家文杏酒楼,希望能整合各自的技术、资源、人才,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四川另一张餐饮名片。
市场那么大 相争不相克
刘长明向记者讲了个故事。他曾经在成都桂王桥街见过小餐馆拉客,店主嗓门好,看见有人路过,扯起喉咙就“美女帅哥”地喊,动作夸张,隔壁的女老板很气愤:“看你那个怂眉怂眼的样子,把我的买主都吓飞了!”
刘长明说,这就是许多毗邻的小餐馆竞争的常态。他认为,餐饮市场非常大,不会因为多开了几家店就饱和。这么大的市场,不是一个人能吃下来的,只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找出自己的特色,做好自己的产品,任何企业都可以立足。
餐饮业有个说法,各领风骚三五年。如今红杏已经火了19年,大蓉和也火了16年。两家企业挨在一块儿火了这么长时间,不仅在四川餐饮业很少见,在全国也少见。它被人称作成都餐饮界的“双子星”现象。
为什么当初要帮大蓉和除那堆土?黄信陵说,其实就是做邻居、惜邻居。朴实的情感,如今被许多生意人遗忘了。
刘长明说,他喜欢研究哲学,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进化最快的地方。所谓相争不相克,双方都有压力,压力产生动力,如果背后没有被人追的感觉,红杏和大蓉和都不会有动力,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本报记者 李欣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