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发力聚民心 真情帮扶拔穷根

23.03.2016  10:30

  “王书记,快到屋里头坐会儿。这下雨天你都不休息,还到村上来走访哟?”随着一声招呼,四川 渠县 发改局下派第一书记王琼冒雨走进了新市乡五通村一户群众家中,开始了一天的民情调查。   去年以来, 渠县 充分正视贫困人口全省第二、脱贫任务繁重的县情实际,坚持选好用活下派第一书记,切实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   精准选派,派出接收双向择优   “希望组织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到基层为父老乡亲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房管局干部周晓斌主动向局党组申请担任下派第一书记。   2015年4月, 渠县 按照部门推优、乡镇主导、因村择人原则,采取个人自荐、民主测评、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从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对象、年度考核优秀、农村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手中,择优挑选13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   针对部分下派干部存在“镀金”“应景”“过路客”等思想, 渠县 建立第一书记召回制度,明确要求第一书记到村任职试岗一月,对试岗不适、工作无进展、群众意见较大的及时召回。目前,3批次共调整第一书记62人,52人被集体约谈,对9名第一书记及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   “小黄是县农办下派我们村的第一书记,他到村第一天就深入全村各社和所有贫困户家庭进行调研走访,协助村‘两委’制定出台《农业发展规划》,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肉牛、野鸡等特色养殖,为全村脱贫致富指明了发展方向。”在谈到选派第一书记黄小军时,巨光乡金土村党支部书记冯小林竖起了大拇指。   精细管理,派出派驻双向负责   “5年内,要让130个村、14.5万人脱离贫困,我们面临着一场严峻的‘大考’。只有严格落实派出部门、派驻单位对第一书记的双重管理,才能确保精准脱贫工作取得实效。”在全县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唐令彬的话掷地有声。    渠县 制定出台了《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要求第一书记下派期间将组织关系转到派驻村(社区)党组织,脱产驻村工作时间不得低于全年工作日总数的三分之二,工作日实行签到制度和“住读”制度。县委组织部、县直工委、派出单位组建联合督导组,采取日常督查、巡回督导、交叉检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明察暗访,确保第一书记真正沉下去、干起来。   结合“双创”工作, 渠县 大力实施“电商扶贫计划”,分4批次组织26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党组织书记进行“电商扶贫”孵化培训和定向培养。编制下发1200余本第一书记工作手册,融方针政策、党建工作、工作方法、项目申报、典型案例于一体,供第一书记借鉴学习,有效增强贫困村带头人队伍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三板乡大雾村是省级贫困村。县人大驻村第一书记黄彦轩和党支部书记孙良松在参加完“电商扶贫”创业培训后,结合当地盛产柑橘实际,整合全村154户贫困户柑橘产量成立电商网店,实现日均销售柑橘6千余斤,销售收入较往年人均增长700余元。   从严考核,组织群众双向满意   “我现在是村里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在任期内交出一份让组织和群众满意的答卷!”县委宣传部干部孙城冲是贵福镇龙骨村第一书记,不到一年,全村305户村民他就走访了254户,驻村工作日志上记满了走访对象的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帮扶思路等信息。   为确保脱贫工作一年有起色、两年上台阶,县委与130名第一书记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第一书记推动整村发展、促进贫困户脱贫、强化基层党建等10项驻村帮扶责任。建立第一书记任期承诺公示制度,要求第一书记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任期发展规划、年度帮扶目标,并逐户向群众公开帮扶承诺,提高第一书记帮扶责任心和紧迫感。    渠县 将群众满意作为检验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水平的首要标准,全面推行“群众60分、乡村干部20分、组织考核20分”的100分综合考评机制,建立日常考评、民主考评、工作考评、实绩考评的四级考评体系,并按第一书记总数的20%评选优秀等次,其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2015年以来,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硬化乡村道路45.08公里,整治农村危房149户,发放贷款1960万元,帮助发展核桃6500亩、蜜柚2600亩,累计减少扶贫对象26771人,群众满意率达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