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成为经济发展活力之源
9月1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双创”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万千创新创业者的盛大节日,“双创周”已成为创新创业成果展示、资源汇集和智慧交融的重要平台。
把个体的“微行动”聚合成全社会创新的“众力量”,并以此最大程度地汇聚发展动能,这是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初衷。来自全国工商联的第三方评估显示,持续的“双创”正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释放民智民力、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活力之源。
目前,“双创”对经济的推动效应已成为共识,也让很多省份尝到了甜头。上周,北京“双创”示范基地“朋友圈”再次扩容,北京顺义区、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等区域和企业的加入,让北京“双创”示范基地达到20家,占全国总量的六分之一。
“双创”示范基地在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等方面承载着先行先试的要求,各地在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受到各类“双创”主体的欢迎。
9月12日,地方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银川人才云”平台正式上线,让用人单位与人才实现了智能化、便捷化和规范化的无缝对接。
河南省则把招才引智的目光投向了高端人才,通过合作共建、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等方式达成16个招才引智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生物医药、网络经济、节能环保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各地反馈情况看,目前,我国在促进创新创业方面已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但在基层一线,一些政策措施在落地过程中仍存在“碎片化”“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困扰“双创”主体已久的融资难融资贵、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科技成果转化“肠梗阻”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各地精准号脉、科学施策,一方面在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的“减法”上下功夫,一方面在补短板、增动能的“加法”上做文章,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双创”的“乘法”效应。
比如,福建省上周连续出台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实施意见》两份文件,围绕“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优、审批环节最简、审批时限最短”的改革目标,让企业和群众在“最多跑一趟”中轻松办成事、办好事。
安徽省的做法是引入腾讯公司,在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智慧民生服务、智慧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常态化合作,以进一步提升当地互联网应用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办公厅上周印发了《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提出将在全国或京津冀、上海、广东(珠三角)、安徽(合芜蚌)、四川(成德绵)、湖北武汉、陕西西安、辽宁沈阳等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内,推广科技金融、创新创业等四方面13项改革举措,以进一步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双创”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以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将成为各地转型发展的新抓手,并对区域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