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1个区(市)县签订院地合作 推动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
签约现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杨建昆):8月1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和成都新都、都江堰、邛崃、崇州及四川荣县、蓬溪县、资中县、峨边县、马边县、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渠县、通江县、雁江区、乐至县、小金县、炉霍县、理塘县、巴塘县、会东县等21个区(市)县携手召开“农业科技+乡村振兴”“农业科技+精准脱贫”院地合作签约仪式暨工作推进会。
会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四川军民融合产业化推进中心签订“四川航天技术农业应用研究所”共建协议,与13个区(市)县签订“农业科技+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与8个县签订“农业科技+精准脱贫”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下属有关研究所还与区(市)县农业主管部门签订50余个项目实施协议。
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签约是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个明确目标签订的合作协议,既包括深度贫困地区,又包括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地区;既包括高海拔地区,又包括丘区和坝区。不但签订了院县合作的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更落实到具体部门签订详细的实施协议,具体推进的内容涵盖了优质粮油、马铃薯、特色水果、高山蔬菜、特色食用菌、茶叶、高粱、蚕桑、水产、农产品初加工、土壤改良保育、智慧农业和产业发展智力支持等具体服务领域。
同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还为院地合作量身定制了“两行动一创新”的具体步骤,加快推进院地合作尽快落地落实。
在联合实施农业科技进贫困和民族地区行动计划方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紧紧围绕精准脱贫攻坚总体任务目标,开展农业科技进支部、进基地、进田间、进车间、进学校“五进”活动。到2020年,实现“51133”目标。即:重点建设50个产业特色鲜明、生产技术先进、脱贫带动明显、运行管理规范、可复制推广的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探索建立农业科技进贫困和民族地区的长效机制,提出新模式新机制10套;组织近1000人次的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地区县、乡、村、户开展科技帮扶,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直接帮扶3000户贫困户脱贫;带动3万户贫困户脱贫奔康。
在联合实施整村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行动计划方面,在四川省不同的农业生态区、经济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遴选基础好、有代表性的现代农业示范县重点乡村,融入现代生物技术、大数据技术、3S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及智慧农业与装备,整村(乡)推进建设一批农业现代化的科技示范基地,坚持走科技引领、产业振兴、效益优先之路。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轻简化种植技术、智能化管理模式的集成应用。加大农产品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加工技术的集成应用。科学规划与建设农业产业融合示范样板,助力四川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在联合创新院地合作机制方面,为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首先是做好投入机制,配套部分资金,保障科技成果高层次、大规模、精准化示范转化。其次是探索建立“两地一站一体”链条式成果转化新模式,为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化科技服务。同时分类举办培训班,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培养永不离土能战斗的农业农村“一懂两爱”乡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