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疾苦当修养——宣汉县扶贫移民办主任向仕洪走基层纪实

16.03.2015  13:39

他把走基层问疾苦作为一种修养视为常态坚持,任现职一年余,100%的项目村留下他的足迹、与500名基层干群交心谈心、100%兑现承诺、民情日记写满10余万字;他任县人大代表期间资助老君乡选区2户贫困选民子女完成大学学业,帮助改造危房住上小洋楼并兴起家庭副业;他常往返于宣汉、成都、北京、开县,为自主外迁我县的三峡移民争取和落实政策。他就是县扶贫移民办主任向仕洪同志。

      问需于民话发展

      去年春夏之交,向仕洪同志驱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老君乡排马村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在简陋的村办公室,他坦率、爽朗的直白,顿时激起热烈掌声。排马村辖10个社,人口2341人,通行异常困难,村小学校师生70人以及周围1个社300人饮水严重缺乏,至今靠双肩担水。村民急需新修硬化村道路和饮水池。向仕洪对排马村贫困状况十分担忧,决定将该村纳入2014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计划。他要求乡村干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准好项目,鼓励大家建设美好家园。

        基层群众盼些什么、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这是向仕洪同志最为关注的大事。在老君乡排马村调研后,即前往石铁乡池岸村与28名乡村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交心谈心。何德林等14名群众代表纷纷发言反映:急需修1座公路桥解决2个社300余人通行难问题。向仕洪主任对项目村群众靠自力更生新修一条2公里土路的举动十分感动,迅即决定将该村纳入2014年项目实施计划,帮助实现修公路桥、硬化道路、发展猕猴桃的梦想。向主任风趣地问村民:有没有信心实施好项目。大家异口同声表示: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实施好项目,以实施优质项目回报组织的关心厚爱。

      走亲认亲增感情

去年夏天,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向仕洪主任带领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深入对口联系的清溪镇锣寨村开展走亲认亲活动。7社符代南是向仕洪主任联系的“亲戚”,他走进家徒四壁的符代南家,在杂乱无序、满屋污垢的居室里,与主人并肩坐下,紧握符代南双手嘘寒问暖,与他拉家常。56岁的符代南患直肠癌,术后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其妻51岁,神志不清,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2个儿子均过而立年至今未婚,2间约80平米不避风雨的间壁房靠朽木支撑,随时有垮塌危险,全家0.8亩土地已撂荒多年,家境十分贫寒。向仕洪主任沉思很久后商清溪镇政府和锣寨村筹资7万元解决住房难问题。向仕洪主任对随行工作人员说:今后我们要多到帮扶村开展慰问活动,让贫困对象尽快脱贫致富。去年组织走亲认亲3次,为13户“亲戚”送去慰问金、物资2万元,争取落实项目资金10万元,帮助解决具体困难20件,逢年过节,那些“亲戚”们自愿返城谢恩。

涓涓细流暖民心

2015年初秋,向仕洪主任带队深入华景镇金镑村、鹰嘴村,漆碑乡花盆村、大树村,漆树乡乘龙村等项目村调查了解精准扶贫社会化帮扶、精准减贫等有关情况。华景镇鹰嘴村是原月溪乡撤并乡,多年来,原月溪乡所在村被边缘化,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向仕洪主任对贫困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十分关心厚爱,他走一地就向基层干部询问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否按上级要求予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在抓发展进程中还需要扶贫移民部门提供什么帮助?对扶贫移民工作有何建议?基层干部坦诚建议扶贫部门要加大扶贫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向仕洪主任还仔细翻阅查看项目村有关扶贫开发工作布置会议记录、项目实施公示公开、项目监督、资金使用等措施落实情况。

在华景、漆碑、漆树等乡镇调研结束后,又带队赴重庆市开县移民局座谈、走访部分移民户。自主外迁宣汉境内的439名三峡移民一直牵动着向仕洪主任的心,由于国家大政策的不完善,给自主迁入宣汉县的三峡移民生产生活带来一些不便,曾多次到县集访。目前国家没有制定涉及自主迁入三峡移民相关新政策,迁入地无法予以解决移民诉求。向仕洪主任专程前往开县移民局会议室与局领导一起互通情况。据悉,近年来,开县人民政府、开县移民局努力解决了自主外迁移民新农合、春节给予发放慰问金、子女就地参加高考或参军入伍、对困难家庭纳入享受公租房等问题。双方就做好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工作建议。在开县期间,走访慰问了三峡移民特别困难的颜怀顺、杨庭凤、付珍平、范先富、张世均、付良平、黎继昌并分别送去大米、清油等。

      2013年11月至今,向仕洪主任组织筹备2014年全县扶贫攻坚行动动员大会,这是新十年首轮以县委、县政府召开的扶贫专题大会。各级各部门3000余干部参与农村贫困调查摸底,识别精准贫困村211个、精准贫困人口22.2万,多次陪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上开展大密度、多领域的对接工作,争取扶贫、移民资金超亿元,完成精准扶持贫困村50余个、精准减贫5万余人,尤其是他主持制定的项目实施管理经验领跑全市,县扶贫移民办因此荣获达州市2014年度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