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县尤日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蜕变之路”

14.03.2022  17:54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4日电 (尼玛初)交通阡陌、牦牛肥壮、新居连绵、群众乐业....。.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新画卷在壤塘县蒲西乡尤日中展开。

  “从‘瞎子、聋子、瘸子村’到现在的现代化特色小村庄,11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壤塘县蒲西乡尤日村支部书记泽文生谈到11年来,开展群众工作的收获感慨良多。

  2012年面对地贫人穷、群众思想封闭、干群众关系紧张等多项压力,壤塘县创新提出了“群众工作法”,以“两联一进”全覆盖为抓手,通过干群“结对认亲”的方式,逐户与群众结对。全县干部通过夜宿牧家、围炉夜话等形式,走进群众、融入群众,针对农牧民具体情况,列计划、想办法、找出路,使全县干群关系实现大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大跨越。

   11年

  村里的基础设施好了又好

  “以前村里用的是本村的一个小水电,电力不足,就只能拉闸限电。”说到10年前村里的生活条件,泽文生连连摇头,“通信全靠吼,交通全靠走,喝水全靠背”就是尤日村当年的现状,群众时常自嘲是“聋子、瞎子、瘸子村”。

  2012年按照壤塘县委群众工作安排,县乡村振兴局、蒲西乡、尤日村三方选派工作人员组建起了尤日村群众工作组,经过多处调研、多方座谈,工作组为村里建起了民情台账,从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入手,建公路、连国家电网、通4G、修自来水......11年间各类基础设施问题逐一销号,又逐一提档升级。

  “从我们寨子到主干道要走上3个多小时,逢年过节狠不得一次囤一年的年货,蔬菜大半都烂在了家中,你看现在想吃新鲜蔬菜了半个小时就买回来了。”尤日村年近50岁的村民文件,对当年的“路痛”记忆犹新。2004年尤日村五家寨通上了全村了第一条公路,就此该村村道建设打开了新局面,11年间全村通上9条硬化路,9条牧道一条条如丝带般的公路在户与户、寨与寨、牧场与牧场间蜿蜒。不断刷新着该村的出行体验。

  如今的尤日村,告别了“拉闸限电”用上了国家电网,告别了“背水吃”用上了自来水,告别了“人背马驮”走上硬化路,告别了“带口信”用上了4G网络,“生活条件年年在提升、生产方式月月在更新。”这是尤日村群众共同的感受。

   11年

  群众的收入翻了又翻

  “我家牦牛繁殖的很好,现在一共有120头牦牛。”3月9日,尤日村已脱贫户何京与工作组聊起了自家的养殖业,眼中满是自豪。

  2017年何京还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精准贫困户,连家中唯一的房子都是享受易地搬迁政策修建的,时年何京因得病需要医治,可家中连1000元都拿不出来,痊愈后何京痛定思痛,向银行贷款5万元,并四处筹借10余万,买回了40余头牦牛,走上了搞养殖业脱贫奔康的道路。去年何京一家仅卖牛的收入就达到了12万元,他拿着几年的积蓄建起了新房,一跃成为村中装修数一数二的人家。

  类似何京的发家史在尤日村不是个例,11年前该村还因为思想观念问题守着15万亩的草场过着“苦日子”。“那时候全村100余户只有30余户养牦牛,出栏率也极低,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泽文生回忆道。

  2015年,尤日村工作组经过多方论证为定下了“养殖业”的前景,为改变群众“养牛不卖牛”的现状,建起了联户牧场,带头提升出栏率,第一年联户牧场的总收益就达到了6.5万,尝到了畜牧业带来的甜头,村里不少群众响应号召搞起了养殖业。

  “现在我们村的牦牛从过去的2000头达到了7000头,出栏率达到了15%,翻了好几倍。”泽文生介绍道。

  据悉,去年该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400余元,是2015年的近3倍。“今年我们准备投资500万元,建立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让我们的牦牛养殖更加成规模、成体系。”该村第一书记泽木根介绍说。

   11年

  群众的思想新了又新

  “想要阻击贫困代际传递,改变观念是关键。”随着群众生活中棘手问题得以解决,工作组决定从制约群众发展的思想观念入手,向着教育、环境卫生等问题开刀。

  “刚刚到他家里的时候,家中环境卫生脏乱差,什么衣物、食品都堆在客厅的一角,我都惊呆了。”该村群众工作组成员扎西姐回忆起初到达金家中时的场景连连摇头。为了改变尤日村群众的卫生习惯,该村建起了红黑榜制度,其中环境卫生就是重要的指标之一,并多次上门手把手教群众收拾卫生,在村中召开现场观摩会。同时实施居家环境改善、户改厕等项目引导群众改变卫生习惯。

  有序的院落、精致的装修、整洁的家具...。.如今的达金家中一改往日脏乱模样。村里的环境卫生也随之提升,曾经的卫生死角、卫生乱点不见了,干净的道路、清澈的河流、错落有致的房屋,全村呈现出一派新面貌。

  想要甩掉“贫困村”帽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这是尤日村工作组共同的认识,自2012年起,壤塘大力实施15年义务教育,并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发展大会,探讨解决教育发展的难题,出台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奖励办法。尤日村也紧跟县里的步伐针对学生挖虫草、贝母耽误学业问题,深入全覆盖到农牧民家中走访,宣讲国家义务教育政策,纳入村规民约、制定奖励办法,引导农牧民重视教育。

  11年来夺洋、俄尔甲等一批批大学生参加工作,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家庭的现状的事迹,更是让群众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如今该村500余人有100余名在校学生,入学率、就业率名列全县前例。

  尤日村的变化就是壤塘县的缩影。据悉,11年来,壤塘县通过开展“群众工作月”活动,分类建立问题台账,截至2021年底整改落实民生实事1760余条,举办三八节庆祝表彰暨巡讲系列活动600余场次,举办各类培技能训班300余,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开展科普、疾病预防等宣讲200余场次,开展义诊巡诊惠及10万余人次。

  11年来,壤塘县夜宿农家、围炉夜话、开“坝坝会”...。.着力解决群众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抓住群众急难愿盼、困难诉求这个“牛鼻子”开展帮扶,让群众话有处诉、惑有人解、事有人办,让每一次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都结出累累硕果。(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