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宁南县多措并举推进冬季马铃薯产业跨越发展

21.11.2013  11:38

  近年来,宁南县依托秋冬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季马铃薯,县委、县政府把冬季马铃薯作为“五大富民工程”之一强势推进,全力打造“全国冬季马铃薯第一县”。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种植转变、从农民分散种植向种植大户流转土地集中种植转变、从人工种植向机械化种植转变、从农户单家独户上市销售向专业合作社组团销售转变,规模、产量、效益显著增加,冬季马铃薯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扩大种植规模。确立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的理念,科学规划产业区域布局,着力推进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向规模基地集中。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业主建基地等形式,全力推进桑薯协调发展,形成了遍及沿金沙江和黑水河流域的冬季马铃薯连片产业带。种植面积8.3万亩,建成现代冬季马铃薯高效复合种植基地3个,百亩以上种植大户达73户,大户生产面积2.56万亩。

  二是粮经复合种植,提高生产效益。大力推广“6215”大行桑/冬马铃薯-玉(豆、花生、菜)-苕(玉、豆、菜)等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打造“千斤粮万元钱”生产基地,大行桑套种冬马铃薯面积达4.8万亩,产粮千斤以上,亩产值1.5万元以上,实现了良壤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结合提效益。采用农机化生产面积达7.4万亩,农机具使用率在89%以上。一台培土机一天起垄10亩,相当于20个壮劳动力,油费40元,机械操作手工资120元,每亩起垄成本仅16元,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三是推进订单生产,强化市场营销。扩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影响面和消费者的认知度。积极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基地。成立各类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建设产业基地2万余亩。实施“农超对接”,实行直供直销,订单生产面积达5.4万亩。

  四是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资金保障。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实行挂点包村责任制,每个成员落实1片标准化示范片,负责指导乡(镇)、村、组的产业发展。每年召开冬季马铃薯富民工程推进大会,严格考核奖惩。县委、县政府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以奖代补政策补贴冬季马铃薯、大行桑种植农户,重奖产业发展突出乡(镇)、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重点基地。积极开展冬季马铃薯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降低农民种植风险,参保农户达2.1万户,参保面积3.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