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 西昌市要在绿水青山中赢得金山银山

12.05.2014  15:19

四川县域经济工作会

少数民族地区市县县域经济交流发言

  四川在线凉山消息(谭兴)“在绿水青山中赢得金山银山”。这是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西昌市委书记李俊经验分享的主题词。在西昌经济发展中,生态建设是立市战略。李俊介绍,西昌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了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西昌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努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样板。

七场硬仗 永久保护邛海生态资源

  邛海流域面积307.63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淡水湖、四川饮用水源保护区。上世纪90年代,因缺乏系统规划,邛海水域面积从34平方公里萎缩到不足27平方公里,水质从地表II类降至III类,邛海保护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2009年,凉山州委州政府作出恢复邛海湿地、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总体部署,西昌市委、市政府把邛海作为全市的核心生态资源,先后投入资金40亿元,打了七场攻坚硬仗,系统实施邛海流域生态整治。

  “彻底清除邛海网箱养鱼及吊脚楼,拆除邛海保护区违章建筑,整治规范邛海周边经营性场所,启动邛海截污管网建设,启动湿地恢复工程,依法搬迁邛海周边村(居)民,整治邛海非法运营游船。”李俊介绍,西昌市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退田还湖、退塘还湖、退房还湖,已分4期恢复邛海湿地8500余亩,恢复邛海水生植物60余种,有效保护各类珍贵树种1080余种,邛海水质优于国家地表水II类水质标准。

  “今年10月,环邛海六期(2万亩)湿地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最美的城市湿地,邛海水域面积将恢复至38平方公里以上。”李俊说道。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西昌打出生态牌

  邛海生态环境改善后,更加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李俊带来一个数据:2013年,西昌游客人数突破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21亿元。当省内不少城市困顿于雾霾天气时,西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5天。

  由此可见,生态立市战略,让西昌走上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之路。然而,地处内陆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西昌经济发展底子仍旧较薄,历史欠帐较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较多。县域经济如何发展?李俊道出西昌破解之道——扭住生态建设做文章,推动经济社会整体转型升级。

  “三产结构,从‘231’逐步转型为‘321’。”李俊详细说道,第一产业重点推进2万亩花卉产业基地、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等8个万亩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新增8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名牌,实现8项以上农业核心技术突破,确保农业产业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第二产业从以资源简单加工为主逐步转型为衍生关联产业及新兴产业。重点通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战略产业等,培育壮大钒钛钢铁、装备制造、建筑业、清洁能源、食品医药、烟草7大支柱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而第三产业,则是构建“3396”产业体系。李俊进一步说道,“形成月城广场、胜利路、海河天街3个核心商圈,培育特色旅游商品、手机通讯、金融服务及中介机构3个专业市场,壮大烟草研发试验、水电建设集团、金融、电子商务、勘察设计、食品医药、钒钛钢铁、商贸流通、文化创意9类总部经济,建设农产品、重型机械农业机械及4S汽车、烟草物流、多功能大型医药、林产品加工、建材机电6个物流园区,同时大力推进旅游服务业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