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台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 划为四大类分类指导

10.01.2016  10:33

  我省出台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

  将183个县(市、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扶贫开发区四大类别。对前三大类区,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4方面,差异化设置指标权重

  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3项指标权重设置为0

  本报讯(记者 赵若言 陈岩)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推进机制的意见》和《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将全省183个县(市、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扶贫开发区四大类别,按照“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新的目标要求,实行分类指导,突出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意见》明确按四大类别分类指导。在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着力发展工业强县和服务强县,抓好第一批14个工业强县示范县建设,支持每个县发展壮大一个特色产业园区;适时扩大示范县范围,到2017年达到40个县(市、区);改进工业、园区、服务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更多采用产业引导基金模式。在农产品主产区,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县,稳定粮食生产,集中力量抓好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着力发展旅游经济强县,继续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充分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优先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在扶贫开发区,着力打造脱贫致富强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业、乡村旅游业,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走出一条脱贫奔康新路子。

  在不同类别的县(市、区),改革促进机制也有不同侧重。在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着力优化要素配置,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在农产品主产区,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则着力建设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在扶贫开发区,着力健全投入机制,统筹整合扶贫资源,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

  同时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分类考核。按照“指标一样、权重不同”的原则,对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大类区,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4个方面,差异化设置不同类区指标权重,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考核评价体系。比如,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3项指标权重设置为0。《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此前印发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试行)》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