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县域治理:县级工作是国家治理基础

18.05.2014  19:19

  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县一级工作做好了,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就有了广泛和坚实的基础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程程屈辰

  5月14日,在河南兰考,自发来到焦裕禄纪念园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们有的来自兰考本地,有的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来。

  这一天,是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离世50周年纪念日。纪念园里,泡桐参天,松柏蓊郁。人们的拜谒仪式一如平日,简朴肃穆。

  在过去不到两个月里,兰考县已经两次迎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调研指导。这里是习近平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

  “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学习弘扬。“另一方面,也需要健全完善更加符合时代特征与改革发展要求的制度法规,以制度约束培养出新的焦裕禄。

  “焦裕禄精神50年来历久弥新,他真正践行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人民服务转化为内在的要求与觉悟”,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在以市县级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针对性很强。

   郡县治天下安

  从1962年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到1964年5月逝世,在一年多的短暂工作中,焦裕禄以他的一言一行铸就了精神上的永恒。

  焦裕禄精神,影响了一代代党员干部。从牛玉儒到杨善洲,焦裕禄始终是共产党人作风的榜样。而今,不少县委书记正在纪念和学习焦裕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中国有2800多个县市区旗,生活着近70%的人口,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县治则国治,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将落实到县这一层级,县一级的领导干部责任重大。

  汪玉凯说,“”这一概念始于春秋,秦统一中国之后,推行郡县制,标志着中国县制的开端。古人讲“郡县治,天下安”,今天仍然如此。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国家行政管理重心下移,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速,县域治理在国民经济发展、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的关键点。

  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说,县这一层级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稳定器”和“平衡器”的作用,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县域治理最大的特点是既“接天线”又“接地气”。一个县,大的有几十万、上百万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功能齐备,对上,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对下,要领导乡镇、社区,促进发展、服务民生。

  竹立家认为,县域治理首先要落实到“体系”和“制度”上,县域治理的现代化应包括四大体系:权力体系的现代化。一方面,建立“廉洁”、“廉价”的权力体系,公权力既要廉洁清明,又要与群众贴近,让老百姓“消费”得起。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权力体系,能够切实负责到位;建立“依法治理”体系,防止权力乱用;建立“民主治理”体系,让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立“民生服务”体系,现代化国家的标志之一是“民生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对县这一层级来说,承担着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就业、福利保障等职责。

  “县一级工作做好了,整个国家的治理就有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辛鸣认为,中国社会就是由县域组织起来的,如果每一个县域能够治理到位,那么国家治理就可以呈现出其应有的面貌。

  从党的自身建设来说,受访专家指出,如果每个党组织无论级别高低、分布在哪里,每个党员无论职务大小,工作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够在党忧党,自觉担当起应尽的责任,像焦裕禄那样始终将权力看做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群众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落实好,那么,不论什么风浪来了,我们都可以稳坐钓鱼船。

   县域领导考验治理能力

  “位卑未敢忘忧国”。对照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受访专家认为,县一级的干部不要觉得自己“”小,而应多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做好一个县委书记、县长,意义重大,这是非常不简单、非常考验本领的岗位。

  张希贤认为,因为县一级直面基层、直面群众,县一级干部既要有统筹谋划县域发展、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能力;也要有维持县域稳定发展的能力;还要能勇于开拓创新,并加强自身约束,清正廉洁。

  竹立家分析,在新的历史时期,县一级干部应具备和提高五大能力:

  公信力。无论是走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还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基层干部唯有具备公信力,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如果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眼里就没有你。现在有的地方政府一说话,群众就反对。原因就在于公信力的丧失。没有公信力,就没有权威性。没有权威性,就谈不上社会治理能力,这个问题需要下大气力解决。

  勇于担当责任的能力。现在有的基层干部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对群众关心的问题推诿扯皮,对群众的服务意识差等,这类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群众对此非常看重。

  执行能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下,中央改革方略已定、惠民政策密集出台,在实际工作中,落到基层时往往易出现变形走样。县一级干部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要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监督能力。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问题,常常多发于基层,地方政府必须要有监督能力。尤其是在行政体制改革深化的背景下,管理重心下移,县一级干部能否发挥应有作用至关重要。

  服务能力。现代社会的治理,政府需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让群众过上高质量、有秩序的生活,县级领导干部也应不断提升自己服务群众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说到底是国家制度的现代化,即国家制度体系的完善和执行制度能力的提升”,辛鸣认为,县域领导干部是否具备维护制度权威、保证制度执行的能力至关重要。“唯有如此,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才能找到落脚点。

  “焦裕禄的一言一行,就是把国家制度从条文变成现实的行为、内在的法则和约束,他之所以能够做到为人民鞠躬尽瘁,就是基于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遵守。”辛鸣认为,制度的背后,还蕴含着国家治理的理念,就是要通过制度建设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每一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真正接受并将之转化为内在要求与约束的话,制度的维护和执行就水到渠成了。

   作风建设是提升治理能力的突破口

  对照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以及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受访专家认为,从作风建设入手,是县域领导干部提升治理能力的突破口。

  受访专家分析,县域有县域的特点。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好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县级地域不大,人际关系比较紧密,亲属圈、朋友圈、同事圈等比较热络。领导干部有权,找的人就多。如何正确对待和把握,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需要警惕的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正常的人际关系被扭曲,情感发生异化,哥们义气代替了同志友谊,上下级关系成了人身依附关系,干部为人情和关系所累,党性原则和群众感情日趋淡漠。大量事实证明,领导干部一旦掉进关系网、人情陷阱而不能自拔,就容易出问题。

  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人情问题上,领导干部既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更要讲党性、讲原则,坚持按党纪国法、政策制度办事,不搞“关系学”那一套。

  第二,应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领导干部自觉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久久为功,庸俗的东西就近不了身。

  第三,实实在在做人做事,不搞“假大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实实在在做人做事作为改进作风、增强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

  第四,要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防微杜渐。基层干部容易认为,自己掌点小权,干不了大事,平时行个职务之便,吃点收点或捞点,既上不了纲,又触不了法,最多算生活小节。

  另一方面,辛鸣说,县一级领导干部在尊重和维护制度方面易不到位,有时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县级政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通过钻制度空子的情况,制造“灰色”政绩。

  “有了规定就要执行,小到生活规定,大到政治纪律、党纪国法,如果认为可以不执行、可以随意突破,那么最后就会威胁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辛鸣说,在作风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为了获得蝇头小利和暂时性的发展就打破制度的行为,是不会获得默许的。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受访专家提醒,干部无论大小,都应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是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教育实践活动将成为县域领导干部提升能力的全新起点”,汪玉凯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