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米易县六项措施推进民族地区产业发展

21.07.2014  16:55

近年来,米易县结合“挂包帮”活动和“双联”工作,以政策扶持为支撑,以结构调特调优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按照“调结构,立支柱,创品牌,增效益”思路,采取六项措施推进民族地区烤烟、林果、畜牧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近三年来,整合民宗、财政、交通、林业、扶贫、水务、烟办等部门资金34000余万元,在民族地区新建道路170余公里、硬化320余公里;新建桥梁12座;新建沟渠13.25公里、防渗整治370余公里;新建蓄水池及山坪塘160余口,整治58口;铺设管网147公里。切实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立足资源优势,切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土地、独特的气候等自然资源,按照适地发展、分区域发展思路,发展核桃17万亩、芒果3万亩、雪梨1万亩;烤烟4.62万亩;累计发展林下产业3万亩;建立标准化猪、牛、羊养殖小区(场)27个。民族地区由传统的“粮食生产型”向“经济增长型”转变,初步形成了以“烟、果、畜”等产业为主的经济格局。

加强培训指导,着力提升科技贡献率。积极组织开展烤烟、核桃、畜牧、旅游、劳动力转移等实用技术培训,开展科技推广培训和科普宣传,增进农民对科技提升农业效益的认知,提高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满足农民生产技能需求。大力推行农机补助政策,推广微耕机、铺膜机等农田机械作业,切实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坚持龙头带动,扶持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大力支持烟草公司、捷茂公司、四方公司、锐华公司、万民公司等龙头企业在民族地区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推行定单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进入商品流通环节和终端市场,实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

培育专合组织,扎实增强农户增收链条。大力培育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水果协会、核桃协会、养殖协会、烤烟专业合作社、芒果专业合作社等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品牌战略,走产业互动、技术互补发展模式,切实为农民提供种养殖技术、农产品销售等服务,促进了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稳步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制定扶持政策,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参加烤烟生产保险、生猪生产保险等政策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切实降低自然灾害风险。从2010年起,每年安排资金200万元专项扶持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从2014年起,每年在县级民族地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扶持民族地区核桃示范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