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万名干部进千村帮万户攻坚脱贫侧记
50个贫困村、1.95万贫困人口即将宣告脱贫!
一年来,苍溪县万余名干部攀亲结对出硕果,贫困户奔出困境,迈步奔向全面小康路……
进村入户万名干部结穷亲
“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目标直指“到2018年在全省山区县中率先脱贫摘帽”。这一场气势恢弘的攻坚战,苍溪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万余名干部又踏上了“上山下乡”新征程。“贫困村不脱贫,帮扶就不脱钩”——干部们带着“军令状”去结“穷亲”、拔“穷根”。
“这次不会走走看看,送送钱物,转一圈儿就走了。”当看到县总工会干部马洪久背着铺盖卷儿来到村里,运山镇老君村主任念叨着这句话。几天后,这些城里来的干部不仅与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还给协调好了农电改造项目,这让他吃下了“定心丸”。
“驻村干部杨斌到任后,立即协助规范建设村务公开栏;交通局干部筹集帮扶资金4.3万余元;农商行帮扶队邀请技术人员到村培训400余人次……”活动启动以来,一期期工作简报反映着他们的工作动态。
板庙村贫困户车明坤去年出栏生猪15头,今年又承包一口塘堰养鱼、养鸭,累计增收4万多元。“结了这门‘亲’,最大的好处是有了底气,难关都不怕。”他高兴地说,明年准备增加莲藕种植,贫困帽儿就甩了。川桥村贫困户李婆婆把驻村干部宋萍认作“孙女”,三天两头就带些蔬菜给宋萍,“我家的菜,就要送给我家的孙女儿吃……”
一年来,帮扶干部用真情温暖贫困群众的心,用行动提升贫困村产业和基础,全县实现扶贫项目投入1.2亿元,吸纳社会扶贫资金0.5亿元,新增猕猴桃标准化基地2.1万亩,产值达13亿元;硬化村组道路86公里,改造村道112公里,完成危旧房改造7000户,新建幸福美丽新村48个,新村覆盖面扩大到67%;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0元,增长11%。
以购代捐第一书记销售忙
在这万余名干部中,有214人身份特殊。他们是市县精挑细选、严格培训出来的“第一书记”,进驻贫困村帮助和指导村“两委”工作。他们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销售代理。
发展种养业是脱贫快捷途径,但产品难卖是共同问题。第一书记们用省委组织部在三会村发起的“以购代捐”模式作为破解之道。
檬垭村第一书记张小虎到村后,迅速帮助贫困户联系收购商卖掉第一批鸡,随后把产品信息发在微信、QQ空间,争取销售渠道;柳树村第一书记陈慧欢在农业局干部的微信群发布消息,推介贫困户的跑山鸡,全部预订后,又帮助租车送到城里;东红村第一书记陶启强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收购蔬菜、畜禽、水果,送回联系帮扶单位由职工认购……
截至目前,在三会村“以购代捐”活动辐射带动下,214个联系部门的干部职工下村入户,认购贫困户的农产品,已实现交易额2000多万元,其中高出市场价总值达300多万元。
“以前低头泪光闪闪,现在扬眉喜笑颜开。”对贫困户接受捐赠与以购代捐资金的神态变化,桃园村第一书记袁军生记忆犹新。目前,他继续通过微信、QQ平台,推介着桃园村农产品,在发布的相关图片下留言道:“先尝后买,质量信誉可靠!”
筑巢引凤脱贫路上有创客
今年7月,苍溪县委书记张寿于、县长杨祖斌向在外苍溪籍人士发出一封信,邀请他们返乡创业,一句“用心等您,永不分离”道出家乡最深情的呼唤,激起浓浓思乡情。
万名干部围绕促进返乡创业下好“一盘棋”,打好“亲情牌”,或电话、或短信、或QQ、或微信,能用的手段全用上,聊政策、聊规划、聊家乡的变化……
通过帮扶干部的牵线搭桥,一批在外务工人员已回乡成功创业。因为贫穷,他们走出山村;因为贫穷,他们回到山村。他们回来,更是因为家乡干部打出的这张“亲情牌”。罗洪投资5000万元建成黄猫垭现代农业观光园,帮助27户贫困户脱贫;朱兴文投资6000万元建成五峰峡漂流基地,聘用当地130余名农民就近务工;谢静创办“金蛋”加工厂,吸纳的5名贫困村民人均月工资近3000元,一举实现脱贫;全省“十大扶贫好人”李君又到成都创办了餐饮店,收购贫困乡亲的土特产,卖的都是山里货,吸引的都是城里客……
创业带富,这已成为苍溪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全县新增返乡创业1000余人,培育创业典型30名,新增就业60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占30%。
“率先脱贫奔小康,关键靠干部队伍。”张寿于表示,2016年苍溪县将围绕脱贫攻坚建立实绩考核体系,创新干部选任机制,更加激活干部队伍活力,夯实脱贫攻坚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王小平 陶书华 记者 陈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