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微企贷余额17.8万亿

21.05.2014  11:23
核心提示:银监会昨日公布,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7.76万亿元人民币,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17%。增速比各项贷款增速高5.4个百分点,增量比上年同期多增4337.7亿元。

      银监会昨日公布,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7.76万亿元人民币,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17%。增速比各项贷款增速高5.4个百分点,增量比上年同期多增4337.7亿元。而记者也了解到,多家股份制银行去年以来,通过设立小微特色支行、创新产品等,加快争抢小微贷的蛋糕。

      中国银监会公布,截至去年底,全国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249.7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2.4%,银行服务惠及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

      在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小微贷的不良率也备受关注。此前,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就提出,真正与“民生”相关的小微企业,只有极少数遇到困难,并且由于贷款金额普遍不高,通过多方努力能够渡过难关,很少成为不良贷款。记者采访获悉,中信银行多家小微特色支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是为零。

      而在银行总体不良率出现上升趋势,加上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大企业议价能力越来越强的背景下,银行越来越重视小微金融这块“小蛋糕”。记者了解到,一些股份制银行意识到了小微金融带来的商机。多家股份制银行从去年开始对分行进行了营销机制改革,纷纷成立小微支行。

      中信银行表示,去年成立了多家小微企业特色支行,主要是针对一些前景比较好的行业,例如皮革、冷链行业进行服务。民生银行根据市场调研情况由各地分行设立小微行业部,针对一个行业或者几个行业进行市场开拓。

      在“零不良”的背后,一度风靡的互保联保类小微贷款模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而与小微零距离服务与监管的“进场调查”模式正在兴起。

      所谓的进场,一方面可以是进入实体的商圈和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可以进入基于大数据而成立的虚拟平台市场,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平台金融。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银行的地区支行开始与当地的行业商会、协会合作,从中挖掘小微企业数据,了解小微企业流水状况,以便降低贷款风险。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