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免费去华希昆虫博物馆看“天虫”特展

18.05.2016  13:24

展出的蚕茧、家蚕与蚕丝制作过程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罗向明)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位于青城山脚下的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推出了一个独特的蚕文化特展,“天虫——蚕文化与一带一路”。与国内过去举办过的丝绸之路展览不同,该特展讲述的并非都是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而是独辟蹊径地向观众介绍了许多闻所未闻的蚕类,它们中一些种类曾经或者依然在为人类贡献丝绸。

展出的丝绸之路唐俑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介绍说,结合这一主题,博物馆选择了与一带一路密切相关的蚕文化主题。以一种小小的虫子为起点,以一个古老的产业为线条,绘出了一条千古之路。

特展向人们展示了蚕的养殖与丝绸的制作,展品包括世界各国的蚕文化相关文物与艺术品,家蚕与柞蚕活体,世界各地的蚕蛾和大蚕蛾科昆虫标本。以科学为基础,艺术为视觉,一带一路文化为核心,向公众全面展示博大精深的蚕文化以及它与一带一路的关系。

展出内容中有不少有趣的环节,市民在展览中不仅可以了解蚕文化与丝绸之路,还可以看到活的家蚕和柞蚕。既可以仔细观察娇小的家蚕宝宝如何吃桑叶,如何吐丝结茧,也可以观看大如巴掌的柞蚕蛾如何羽化和产卵;还可以见到许多人类饲养过,大多数人却闻所未闻的蚕类。例如非洲的彗星大蚕蛾(又名彗星王蛾),这种产于马达加斯加岛的巨大蚕蛾能织出类似于我国东北普遍饲养的柞蚕一样的茧,当地人将这种茧撑开后直接当做布匹制作服装。

赵力介绍说,蚕蛾科和大蚕蛾科均是鳞翅目昆虫,人们对这类生物最直观的感觉是吐丝结茧,加工成织物。其实蚕蛾科是昆虫中的一个小类群,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全世界只记录了28种,其中我国9种,印度14种,日本5种。大蚕蛾科以体型巨大而著称,许多种类也是产丝能手,柞蚕和蓖麻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蚕类昆虫饲养活动都在我国,但是在遥远的非洲、印度、东南亚等地,也有一些原始但流传至今的蚕类昆虫被饲养,这个展览将首次在我国讲述它们的故事。

展览还将揭秘蚕除了纺丝以外的另类用途——它们的蛹均为高蛋白食物,是纯绿色食品,蛋白质含量极高,一个柞蚕蛹的营养价值与一枚鸡蛋相当,100公斤鲜蛹含蛋白质相当于34公斤瘦猪肉,或40公斤鲫鱼。蚕蛹还具有药理活性物质,可有效提高人体内白细胞水平,从而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蚕蛹油可以降血脂、降胆固醇,晚蚕砂(蚕的排泄物)、蚕蜕、蚕茧、白僵蚕(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等,都作药用。

据了解,特展将从5月18日持续到6月18日,为期一个月,观众只要携带身份证就可以免费参观展览。周末到都江堰青城山度假的市民,不妨可以去见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