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原配”竞争 成都本地汽配商如何上位

20.04.2016  12:56

□本报记者蒋君芳

4月19日,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的会议室里,成都市汽车、工程装备整机及零部件配套对接会热闹开场。

需求方是几家成都整车生产商,包括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供应方则是几十家成都本地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商。

对接会上,供应方面临不小挑战:如何战胜整车商的“原配”,成为其新的供应商?

产业面临“亚健康”

“目前成都经开区的汽车产业中,本地配套率不足30%,远低于重庆60%左右的配套率。”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蔡本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龙泉造”整车92万辆,占四川汽车总产量的90%以上,整车产值1052.4亿元,而目前,成都经开区规模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总量也不过90余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实现产值约为251亿元,汽车整车产业和零配件产业两者之间比例约为4.2:1。“按照国际上的惯例,整车产值与零部件产值的比例在1:1.7时,才是一个相对健康的产业状态。”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大庆分析,这样的“亚健康”状态,与成都的汽车发展史有关。

目前,成都经开区的整车虽然接近百万辆,但是分散到单个整车商,并不是很高。因此,这种带动作用还没有明显体现。

实际上,汽车整车生产商对“提高本地配套率”是相当主动的。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副主任胡录锋介绍,目前公司在川渝两地的配套率仅为35%左右,而在未来3-5年,公司的目标是将川渝配套率提高到50%-60%,“我们要尽量缩短配套半径,这样才能进一步降低整车的生产成本。”

如何苦练“内功”

张大庆分析,成都一些本地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的产品质量,距离一汽大众这样的合资品牌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这是造成本地配套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按照一汽大众对关键零部件配套商的考核评级,我们只能达到C级,而要进入它们的采购体系,至少要达到B级。”开完对接会,成都宁兴汽车弹簧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余磊决定回去苦练“内功”。

此外,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采购代表上台发言时,还特别强调了配套商的同步研发能力,“我们更希望配套企业能在我们开发或改善车型时,就跟我们一起研发设计更优的零部件。”

除了企业本身的努力外,张大庆也建议政府能够主动出击,“建议成都尽快建立汽车产业基金,以此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这个行业,推动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