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丝路历史镜像 马帮:坚韧不拔的高山之舟

04.04.2015  17:28

马帮在山道上行进。

马帮塑像。

过去,马帮是个庞大的人群。

  巴蜀之地是一个特殊的地理文化圈,古时的成都手工业极为发达,有着扬一益二的美称,西南各族如果想要求得巴蜀的物资,必要依靠这条南方丝绸之路,这条路也是一条神秘的路,只有当地的山民和马帮才找得到。而马帮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马帮有专业和业余之分

  据刘孝昌介绍,自古以来,牦牛道生产马、牦牛等畜品,而成都平原用马历史悠久,却不产马。从秦汉至今,蜀地用马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西北草原,其二便是这牦牛道。

  西北草原产的马多为河曲马,主要来自阿坝、红原、若尔盖。河曲马体高强壮、马蹄圆大有力,能够涉水渡河,善于行走在水沼低洼之地。而牦牛道的马多来自西昌、冕宁、会理等地,名为建昌马,具有体格强健,吃苦耐劳等优点。能够驮载120斤,驮物越山,履险如夷。除了这两种马帮常用的马以外,牦牛道上的西昌还出产一种西昌矮马,这种西昌矮马用今天的话说,堪称萌物,高仅一米左右,毛皮油光水滑,性格温顺,憨厚可爱的模样很受娃娃们的欢迎。明清时期引进成都,成为当时的稀奇之物。

  行走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马帮有专业和业余之分。据刘孝昌介绍,专业的马帮规模较大,有固定的马夫头和固定的路线等等。这样的马帮少则数百匹,多则上千匹马,专为客商运送大宗的货物。但南丝绸之路有着横断山脉的绵延大山,使得这些大马帮都很少能全线走完。除此之外,还有农闲时,农人们出来挣外快组建的小马帮,少则数匹,多则十来匹马。这些马帮也多走邛崃到荥经,荥经到汉源等易走的短途,往返也只需十来天时间。

  刘孝昌说,这些在南方丝绸之路上往返的马帮,有着“高山之舟”的作用,他们不仅仅将盐、茶、铜铁、丝绸等带到各地,马帮还依靠自己见多识广,在沿途各地中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无论马帮的规模大小,在行路途中都有自己的讲究。行路时,都要将少则十来匹,多则三五十匹的马用长绳穿成一长串,每匹马的脖子下都挂着一个大铃铛。

  南方丝绸之路上多毒蛇瘴气与豺狼虎豹,马帮必须要结伴而行,将马脖子下拴上铜铃,行走时响成一片,可以起到震慑野兽的作用。“领头的通常都是一匹健壮的识途老马,马背上插着有‘某某铺’字样的商铺号旗。但人们往往是看不见马帮的,只是远远地就听见悠扬的铃声在山间回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大家伙都知道,哦,是马帮来了。

  头马多是有经验的成年大马

  马帮人风里来,雨里去,行走在茫茫大山之上。他们平时只能寄宿在当地百姓家中,条件好的时候,可以投宿在水草丰美的栈口。这里通常有老成都人口中的“茶旅店”。

  刘孝昌介绍,在老成都的簇桥,土桥一带,开有很多因马帮而兴起的茶旅店。“白天卖茶,晚上把条桌拼起来,当大通铺,马帮人就齐齐睡在上面。茶旅店还提供马的草料、豆料等等。”虽然条件很艰苦,但对马帮人来说,人有住,马有食,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更多的时候,马帮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处,马帮人只好将马赶围成一圈,马帮就在旁露营,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生起一团彻夜不息的篝火。

  因为沿途有太多艰辛磨难,马帮的马夫头都一定是百里挑一的人物。“马夫头都无一例外的精明能干,不仅要会几手拳脚,还要会拿言语,懂应变,见多识广。”而马夫头也有自己的标志,他们的肩膀上多有一只猴子。刘孝昌说,老成都的马帮和猴子分不开,再小的马帮也要养只猴子,大的马帮甚至要养3-5只。猴子夜里要活蹦乱跳,马被惊着了便睡不着。

  马帮人中之首是马夫头,马群之首则是头马。头马也是需要精挑细选。头马多是有经验的成年大马,额头上戴着金灿灿的马罩,正中还要镶嵌一面小镜子,阳光照上去,远远的就看着明晃晃的,传说有辟邪的作用。马身还要用红绸装饰,脖子下挂一串大铃铛。“这匹头马是不驮货的,专门起带路的作用。头马很是聪明,在两岔道自然就知道往哪边走,三岔路头马分辨不出来,就会自然停下,待到马夫头赶到,缰绳一拉,鞭子一响,自然就知道往哪边走了。

  在苦涩生活中寻找丝丝甜意

  一清早,马夫头敲响铓锣。铓锣也是马夫头的标配,形同草帽,中间有个凹陷,一敲,声音沉闷,但传声远,能传700多米。马群听到铓锣声,纷纷起身,马夫们也有条不紊地给马上货。到了水草丰美的留驻点,铓锣再一敲,识途的老马停下来,人马都流露出欣喜的神色。这是到栈口了,马帮人停下来,三个石头架个锅,煮点玉米糊糊和洋芋,就当做一餐饭。搭帐篷的搭帐篷,打水的打水,生火的生火。马儿们也开始吃草,喝水,打滚,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长途的艰险让马帮人也有着上阵父子兵的义气,遇到危险,大家拿枪的拿枪,拿棍的拿棍,一起往前冲,休息时也没有尊卑之分,大碗酒,传着吃。

  马帮人虽然命苦,但很懂得在苦涩的生活中寻找丝丝甜意。马帮一早出发,通常要走到小晌午。如果碰到晴天,云往山上涌,走在半山腰的马帮如同在云海中穿行。到了春天,横断山脉在海拔2000多米处盛开着映山红,粉、红、白,漫山遍野,如云似霞,马帮人在花海中穿行,远远望去,分不清是花是云。马帮人又喜欢唱山歌,远在山脚下的人们抬头望,山顶灿若朝霞的花海中,传来马帮人飘渺动听的歌声,仿佛天界。 华西都市报记者 袁慧君 图片提供人 刘孝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