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虚见实
8月19日,游客在广安市参观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闭馆半年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重新装缮后于18日开放,3D电子墙、液晶大屏幕等多媒体技术大量运用于陈列馆内。四川日报记者何海洋摄
□唐可心 四川日报记者常雄飞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除对历史大事件的解读和重现外,还有一些虚构情节和人物。不少观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剧中的虚构故事并没有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格格不入,反而让他们觉得亲和力更强,更能理解普通老百姓在当年的心态和生活。
虚构情节 烘托时代氛围
编剧黄亚洲透露,在剧本创作的三年半里,编剧团队阅读大量材料,进行许多采访,也到过邓小平那些年到过的地方,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同时又将虚构人物和现实人物交织起来推进故事,用严谨的创作态度,尽可能让严肃的主旋律电视剧生动起来,好看起来。编剧团队在铺陈邓小平等实线人物的同时,设计出一些虚构人物,展现普通人和大时代紧密关联的命运变化和精神成长。黄亚洲说,这条虚线不但拉近了邓小平与普通百姓的距离,而且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人民生活、百姓期待、社情民意勾连,既深化了内涵,也增强了剧本的故事性、情节性。
比如,养鸭子的话题。邓小平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3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5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编剧团队以此为基础,把这寥寥数语形象化,用一个农村老太太养鸭子的故事,将当时的时代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
虚构人物 展示百姓身影
该剧虚构出的几家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主要把目光对准粉碎“四人帮”到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这段岁月中,这期间中华大地上的千万个家庭经历了这场巨变,夏建国、夏建红、夏小妹一家便是其中的代表。
作为家里的乖乖女,夏小妹聪明活泼,再加上年幼,使得她受到的时代束缚最少,也造就她敢想敢做的性格。“虽然当时中国进入改革阶段,但人们的思想普遍还没解放,只有像夏小妹这样的孩子勇于追赶潮流,张扬个性。”扮演者肖天说,“我的服装是当时最时髦的颜色,小辫儿垂下来,走起路来一晃一晃,回头率相当高。”
剧中肖天饰演的夏小妹让许多观众找到自己年轻时的身影。拍摄中,肖天通过大量资料和学习领悟到不少诀窍,尤其是夏小妹的无忧无虑,更让肖天直呼“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也可以萌萌哒”。尽管夏小妹所处的年代与现在有距离,但年轻人特有的朝气是共通的。
观众声音
杨禹(知名评论员):《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主创者说“要敢于直面政治、敢于揭秘过程、敢于虚构故事”。我以为,虚构可以,但要准确把握分寸:重大历史节点、关键细节上不能,用以丰富人物的小细节上可以;史书在册在论的不能,史书空白处可以;易造成历史认知模糊的不能,对历史认知影响不大的可以。
篮影子(微博网友):电视剧让我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艰难环境中除破万难的勇气、在临危不惧中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他们身上肩负的不仅是国家的危亡,更有历史使命感。在电视剧中看到他们,内心有股幸福暗流涌动,自己也应鼓起勇气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