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四川卷):试题灵动 适应学科能力多样化考查的需要

08.06.2014  22:23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张瑾)成都市华阳中学特级教师王本书对2014年高考历史(四川卷)的简评:

        2014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历史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坚持能力立意的基础上,聚焦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突出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引导,展现了历史思维的多样性、层次性,彰显了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价值导向,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并重,展现历史思维的多样性

        历史知识是学科能力的载体,学科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思维形成的重要途径。试题在学科能力的考查上,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能力考查以知识为载体,知识考查以能力为目标,展现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多样性。

        试题通过多样性、新颖性的材料设计试题情景和问题,为多种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提供了条件。如“城市人口总数变化”题(第10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推测这两个城市为何。在思维能力方面至少应具备:统计图表识读与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历史时序与历史事件相对应的判断能力、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非自然增长的认识判断能力等,展示出能力类型的多样性特点。再如“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题(第4题)、“十月革命影响”题(第12题)均采取表格形式出现,“电影《摩登时代》”题(第11题)则以电影海报形式呈现,不同的呈现形式亦需不同的思维能力要求。整套试题包括统计表、年代轴、柱状图、历史图像、电影海报、学者评价等形式新颖的材料,不仅使试题更加灵动,而且更好地适应了学科能力多样化考查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试题不仅重视材料的呈现形式,而且重视以历史主干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学科思维能力。如“宪法大纲”题(第6题),考查第一手材料分析,涉及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等思维能力。“叙述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的发展趋势”题(14题第1问)包括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等,无一不是围绕学科主干知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