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 危机OR商机?
农业部最近召开“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落实会,要求完成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任务必须要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同时要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耕地基础地力,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科学施肥。
虽然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以占全球7%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1%的人口,但奇迹的背后是对农药、化肥的无节制使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农业环境污染加重、耕地退化日趋严重的局面。据悉目前我国化肥年均用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吨,超过世界总用量的30%,利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使用量达到140多万吨,利用率也仅为30%左右。未被农作物吸收的部分导致我国至少1300万-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严重污染而退化,农业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
正是基于这种紧迫现实状况,农业部下达了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要求。可以说政策的调整对目前生产利润压力巨大的化肥行业生产企业未来发展又给出了重重一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关专家认为在未来的农业生产及施肥体系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选择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其次,提倡机械化深耕施肥,机械化深施肥技术主要是指使用农业机械在耕翻、播种和作物生长中期将化肥按农艺要求的种类、数量和化肥位置效应施于土壤表层以下一定的深度。
第三,普及水肥一体化,借鉴以色列大田农业水肥一体化先进技术及理念,在我国农村合作社农业建设加速的背景下,普及水肥一体化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据农业部数据显示,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技术相比,蔬菜、果园及烟草等经济作物节水、节肥比重均可达到30%以上。
第四,有机肥与传统化肥可混合施用,坚持化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一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二可使迟效与速效肥料优势互补;三可减少化肥的挥发与流失,增强保肥性能,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四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质,并对减轻环境污染有显著效果。
第五,推广新型肥料的施用。新型肥料多是在传统化学肥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农作物特性调整肥效发挥及降低土壤污染的肥料。特别是对土地保护具有明显作用的腐植酸肥和生物菌肥,在达到预期肥效的基础上,对土壤有改良作用,保持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六,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势在必行,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土壤深耕、增施有机物料、覆盖栽培、促进微生物增殖、促进蚯蚓增殖等方法。通过改良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效率5%以上。
不过为实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目标在基于以上六方面考虑的同时,我国各区域农田耕作状况及化肥生产企业目前运营水平等客观现状难以达到理论需求。比如云贵川等地区有限的耕地也多为山地丘陵,机械化深耕较难实现;而针对于测土配方施肥及水肥一体化目前也多停留在试验田阶段,对此受国家政策的指引,后期农机改造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将愈发被重视。同时各化肥生产企业在大力研发水溶肥、腐植酸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的同时也应加速推进地区服务站的建设,在各区域建立农田观测服务站,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需求情况生产最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所以后期农机改造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区域农田服务站是企业新的商机方向。
而在寻找到商机的同时,国内零散的小化肥生产企业因缺乏资金及技术支持,在农田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上面将失去传统的灵活操作优势逐渐被淘汰,同时以往依靠单一肥种做大做强抢占市场的模式也将被农田的多元化需求所打破,后期必须加强企业间合作,才能达到共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