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腾飞仍面临荆棘路

05.02.2015  13:36
核心提示:  实现高速增长一直是印度政府的梦想,而且,国际社会对这一前景也早已经洋溢着热情。无论冬季达沃斯还是世界银行[微博]等国际

  实现高速增长一直是印度政府的梦想,而且,国际社会对这一前景也早已经洋溢着热情。无论冬季达沃斯还是世界银行[微博]等国际机构,对于印度明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寄予厚望。根据IMF[微博]近期的预计,2016年印度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达到6.5%,这将是一个不凡的表现。

  人们总喜欢谈论“龙象之争”,把印度和中国放在一起比较,但其实,二者的起点并不一致。从长线因素看,印度起步比中国晚,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才开始市场化改革,这意味着印度在延迟多年之后,才刚开始进入中国在一二十年前的高速增长阶段。而从短线因素来看,印度最近两年的GDP有一定的低估嫌疑。印度有关部门1月曾公布一项针对GDP的修订计划,显示2014财年经济增长率是6.9%,而2013年财年的经济增长率被从4.7%修订为5.1%。

  从经济之外的因素来看,印度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让外界对其经济增长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去年印度总理莫迪当选之后,准备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印度制造”计划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印度希望未来能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四分之一。

  “中国制造”流行多年之后,中国宣布将向着服务业的方向升级之际,在此情况之下,印度为何要大推制造业,甚至希望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这与起步阶段有关,印度以往为人所知的IT产业,更多源自其语言优势以及教育体制,但越高端的产业创造的就业数量就越少。目前印度不仅人工便宜,而且年轻人占人口比例高,每年新进入劳动市场的上千万年轻人还在寻找工作。按照目前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它在制造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比较优势,而制造业占印度GDP的比例只有15%,如果制造业的比例如政府计划的那样提升到25%,印度的经济增速将得到大幅提升。

  既然如此,为什么过去印度表现没有特别出色,甚至国际社会看好印度的预言也常常失算。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其实涉及民主制与经济增长在起步阶段的关系。很多人总是一厢情愿认为二者是促进关系,但务实地看,很可能是不相关关系,甚至是反作用关系,尤其是低效率、不成熟的民主制度。过去舆论的讨论焦点放在政治制度上,而不是经济改革方面,这是一个观念的误区,实际上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改革的关联更大。

  不过,最后来看,我们对于印度经济诸多不看好的地方,或许也可能成为印度未来起步的优势所在。比如基础设施差,这反而意味着未来的巨大投资空间以及可望获得的巨大效率改善,比如制造业比例过低,这也会成为巨大红利,至于各个地区之间的地方保护等等,如其实也是制度改革的机会所在,等等。换言之,印度目前和多年前的中国一样,正拥有一些容易带来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就看印度国内政治气候、制度与最终成型的持续改革能否匹配,最终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但有鉴于此前的历史,实现持续性的高增长,对于印度来说也是一条荆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