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印度想要复制“深圳模式”绝非易事
[环球时报记者 苑基荣 丁雅栀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 程东]“长期以来,印度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尤其是大量拥有关键技术技能的工人,一直都对制造商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日报道称,2023年,印度有望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印度还提供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随着全球经济衰退担忧的持续,预计2023年印度将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根据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的数据,如果印度能够保持这一势头,到2035年将成为继中美之后第三个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万亿美元的国家。印度近来一直致力于实现制造业强国之梦。莫迪政府2014年推出“印度制造”战略。2022年印度政府又出台“总理速度的力量”项目计划,投入100万亿卢比(约合1.2万亿美元)。彭博社等媒体报道宣称,“这是加速与中国抢夺工厂和制造业中心”。
在制造业强国的愿景下,印度迫不及待想搭上“果链”的顺风车,对承接苹果供应链相当积极。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今年1月表示,苹果对印度的投入反映出印度制造业的“成功故事”,随着苹果在印度开始生产最新iPhone机型,今后印度必将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供应链。
据《台湾醒报》16日报道,印度官员正在与富士康洽谈,希望后者能在该国卡纳塔克邦设厂。对此,台前“立委”蔡正元称,印度想在制造业上对标中国大陆,在经济、科技领域一较高下,这种不甘落后的心态无可厚非,但美国拉拢印度的真正目标,是要创造出围堵中国大陆的外交声势。美国的真实意图恐怕是要挖走印度的高端人才,“就像挖走台积电一样,把印度人才包裹到美国的权力圈里面”。
仅仅寄托于“果链”对于立志于打造制造业优势的印度是远远不够的,其制造业雄心目前面临许多挑战。
CNN称,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制造业只占印度GDP的14%,印度一直试图努力提高这一比例。当被问及“印度能否复制中国制造业的“深圳模式”时,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研究主管帕塔克表示,这绝非易事,印度需要考虑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和用工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相比中国长期以来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我认为印度没有在相应的时候推动这方面的建设,”CNN援引哈佛商学院教授史兆威的分析称,高速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这些都大大便利于货物的流通。此外,印度如果想要建立一个庞大的中国式工业园,也将面临许多繁文缛节。
专家还告诉CNN,印度官僚主义严重,“印式民主”以“混沌”著称,从土地利用到交通路网建设再到港口物流,印度的效率都没有中国那么高。
有分析称,供应链不全、基础教育不足导致产业工人数量与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都是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巨大挑战。国家规划与实际脱节严重,资金瓶颈难解也是一大隐患。莫迪政府“印度制造”目标越来越大,这与印度实际经济规模越来越不相符,造成严重脱节。印度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为3万亿美元左右,而莫迪的“总理速度的力量”项目计划投入1.2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0%,筹措如此大规模资金有些天方夜谭。
一位长期在印度工作的匿名金融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度想打造出与中国旗鼓相当的产业链供应链,预计至少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现在“印度制造”成本优势也已经渐渐不再。如果加入包括罢工等在内的各种风险评估,印度的制造业成本同中国相比不再有绝对优势。
点击进入专题: 新闻热点精选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