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暗访记者:1年时间准备报道 卧底任务复杂
商家贼了 卧底越来越困难
暗访报道夭折多 商家警惕性很高 亲历记者说幕后
法制晚报讯 (记者 赵振宗) 备受关注的3·15晚会昨晚落幕,相机、老年代步车、过期食品原料、婴幼儿鱼肝油等又一批对消费者利益造成侵害的商品内幕被曝光于记者的镜头前,而暗访的报道因为更加直观和深入,让消费者“触目惊心”。不过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暗访式采访比往年少了。
昨天,本报记者对参与暗访的记者以及晚会的总导演分别进行了采访。在获取了这些曝光背后的故事之外,身为晚会总导演的史亚东也坦言,现在的3·15确实比以前更加难做了。“所以,我们准备现在就着手,为明年3·15做准备。”
撕标签、换包装、用清洗液擦、拿小刀来刮,央视记者通过卧底杭州广琪贸易公司,揭露了商家将过期食品改头换面的手法。本报记者也对卧底记者李明(化名)进行了采访,他直言自己的记者身份差点暴露。
被派“复杂”任务 身份受考验
FW:这个选题是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的?你们几个人一起去这个公司进行的暗访?
李:大概是去年年底,也是别人提供的线索。我和摄像两个人,他主要是负责卧底工厂进行拍摄,而我则在场外对于上下游产品进行追访。
FW:我看片子里说,你的同事是以仓库管理员身份进去应聘的?
李:是,但说是管理员,实际上就是搬运工,而且不光是干搬运的活儿,甚至还要去帮他们干要账的活儿。当时是有人欠他们公司的钱嘛,他们就让他们的员工去要账。说是要账,但更像黑社会,就是去干打砸抢的那种恐吓。
之前我们也说不让他去,但他们主管说男的必须去,我们也觉得如果不去,可能身份就暴露了,可要是去了,警察来调查的话,我们的假身份也面临被揭穿的可能。不过,好在一切都顺利。
FW:自始至终都没被怀疑过?
李:当然被怀疑过,甚至有一次身份都差点暴露了。因为要拍他们改日期嘛,但仓库黑,为了拍摄效果,我的同事当时打开了手机的手电,结果他那会儿已经被人盯上了,不过好在最后这个风波被我们平息了。
(注:为避免今后类似暗访难度加大,本文中有意隐去了该记者在事件中如何隐瞒身份惊险过关的具体细节。)
对内也有隐瞒 戒备心很强
FW:我看你们曝光的这个杭州广琪贸易公司规模不小啊?
李:我们给他们算过一笔账,他们一年的营业额大概是4000万元,而其中使用过期原料进行的交易大概占他们40%-50%的收入。你在节目里看到了,可以这么说,杭州80%的面包房都用过他们的原料,而且通过我们的调查,他们的销路也不只是在杭州一地,浙江、江苏、安徽三个省都有他们的下家。
FW:那既然这么大的规模,为什么一直没被媒体曝光或者被查处?
李:我们卧底后就发现,他们这个公司的戒备心其实是很强的,就节目中曝光的那个库房的位置,他们只有包括主管在内的两个人知道具体位置,甚至其他的员工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改。
FW:那他们的下游厂家对他们的做法毫不知情么?
李:肯定是有知道的,就像节目里,我就告诉过他们的一个下家,说这个东西都发霉了,但是明知道发霉了,他们还是买,可以说,这算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甚至他们还会收买面包房的人。他们对于面包房的主管和面点师都是给钱的,一般一年两三万,如果不够,还会加钱。而一般面包房的这两个人同意用他们的货了,基本就没问题了。
导演应战
得提前下手 明年报道现在就做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晚会的总导演也坦言,今年的采访确实困难空前,很多选题都中途夭折:“所以我们也打算把明年的选题现在就开始着手做。”
FW:今年晚会的选题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策划运作的?总共有多少?
史:大概是在11月份定的吧,多少个没具体统计过,大概20多个吧,但有的最终没能成型。
FW:今年好像只有食品原料改日期的那一个报道是卧底暗访,今年是对于卧底采访的量有所减少么?
史:不是,反而应该是最多吧。我们有大概四五组人都在做卧底的采访,但最终成了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晚会上播的,还有一个应该也是这两天就播了。
FW:既然量大了,但为什么卧底失败的这么多?
史:其实还是厂家已经有所准备了。毕竟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3·15晚会,很多有问题的厂家已经有了戒心。比如我们有的记者接到了线索去卧底,可人家明确表示就不做了。甚至人家就明说,因为快到3·15了,怕被曝光,等过了3·15再做,所以有的选题就没法成型了。
FW:那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之后怎么应对?
史:在平时常态播出的节目中我们就有一直关注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不只是3·15才做。而且,我们也准备调整,明年3·15的选题我们准备放在今年就开始动手做了,这样商家的警惕会小一些。
本版文/记者 赵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