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局三公司卡杨水电站专用公路项目施工纪实

31.12.2013  12:51

    “偏凿蜀道上青云,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从西昌驱车十五个小时,翻过数十座险峻大山后进入雅砻江大峡谷,在中铁一局三公司卡杨水电站专用公路项目部悬崖峭壁便道入口处彩门上的一副对联。

      四川西昌雅砻江卡拉、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以下简称卡杨公路),是国投集团、川投集团、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为建设雅砻江卡拉、杨房沟水电站而修建的一条交通专用公路。既是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对外联系的一条黄金通道,也是卡拉、杨房沟水电站施工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更是沿线人民的一条幸福路、致富路,对加速开发雅砻江、建设梯级水电站、实现西电东送、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由中铁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卡杨公路土建IV标起至茶地沟终止松坪子段,主体工程全长9公里,隧道项目达到92.1%,其中茶地沟特长隧道上行3991米、下行4027米,是制约全线总体工期的控制性工程,项目部负责从隧道出口处施工。施工人员和设备如何过江、再翻山越岭到达隧道作业面,是项目遇到的最大难题,在雅砻江险峻的大山之上施工,可谓面对死神、攻战天险。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在卡杨公路建设者的眼中土建Ⅳ标施工难度最大的要属其项目施工布置难度最大、施工组织难度最大、工程技术难度最大、施工环境最危险的“硬骨头”工程。现有道路和项目营地均在雅砻江右岸,主体工程均在江的左岸,到达主体工程需修建两条跨江施工便道。

      山高沟深的雅砻江大峡谷,所谓的路,有三种——土石便道、马道和羊道。

      从项目部驻地的雅砻江谷底到施工现场,海拔高差只有400米左右,但徒步走马道或是羊道迂回攀岩上山,往返需4个多小时,若负重上山,则时间更长,同时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大;且上山人员基本上都是一路猫着腰,不是左手攀住岩石,就是右手紧抓着树干、草根,往往上一次山,人就筋疲力尽,山势的陡峭,路的艰险可见一斑。

      据中铁一局三公司第一批进入雅砻江谷地进行前期建点的项目党工委书记黄燕介绍,他和时任项目经理李季辉一行几人刚到跑马坪时,就被眼前的施工环境给怔住了。经过多次勘查现场,最终确定将施工项目营地驻地选择在跑马坪缓坡地带,但前往施工现场便不是那么容易。

      卡杨公路主体线路均在跑马坪隔江向往的陡峭山腰上,放眼望去,全是悬崖峭壁,隐约有牛羊马踩过的痕迹,在沿江的悬崖上蜿蜒。最让人望而生畏的是谷底咆哮澎湃的雅砻江,听当地人说:“曾经有驮着粮食出山的毛驴被山上飞落的石头砸中脚蹄子,受惊后连同牵驴人一起滚落江中,顷刻间就被江水吞噬,沿江几十公里连尸首都没找见”。

      雅砻江跑马坪段枯水期流速约3米每秒,汛期江水流量则能达到约7000立方米每秒,江底巨石散布,激起数米高浪花。看到此等情景,如何跨越这汹涌咆哮的雅砻江便成大型设备进场的一重大难题。

      事贵谋 力行必成事

      事非亲历不知难。

      据在这里默默坚守三年多的作业队负责人唐洪斌说:“起初来这里的时候,他带了几十号人,但没过一个星期,便仅剩几个人,跟其一同参与建设的工人最终连工钱都不要便执意下山”。一名参与建设的工人临走时说:“当看到咆哮的雅砻江水就双腿发软,更别说天天走马道、攀悬崖,在这里工作纯粹是拿命在赌博,这个钱给再多也不挣”。

      根据施工区的现实地理情况,进场便道的修建便是参建方共同头疼的事项,针对现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实际情况,项目部及时抽调具有丰富测量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专门的测量小组对施工便道线路踏勘、初步设计、选线等技术工作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项目总工惠力伟是最早来工地的技术人员之一,为确保修建的进场施工便道早日达到主线,他曾强撑着水土不服的虚弱身体,带领着11名技术人员和工人,雇佣了7匹马,在雅砻江大峡谷的深山峭壁里穿行了七天,寻找主线作业面位置,选择便道走向,等回到项目部营地后,一个个都成了蓬头垢面的的“野人”。

      在便道线路测量和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每次出行少则两三天,多则六七天,多次沿着马道攀岩或翻山越岭,背着帐篷、干粮和测量仪器,凭借当地老百姓的溜索跨过雅砻江,经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圆满完成了1号、2号施工便道(明线、便隧、便桥)长约26公里的线路踏勘、设计及施工测量任务;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完成一次测量任务,相关技术人员都是一身土、一身汗,连滚带爬,不刷牙、不洗脸,这就是他们在施工一线的真实写照。

      行贵专 实干克天险

      项目部主管物资设备的龚师傅说:“目前卡杨公路的施工条件比2010年进场时的施工条件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若不是修建大型缆索吊,仅靠修建便道运送物资设备,估计恐怕现在的特长隧道贯通只是奢望了”。

      2010年,项目部进场后起初施工便道是1号便道,该便道位于坡度达到80度以上高山峻岭之上,该便道在修建过程中,多次出现山体边坡垮塌等高风险突发情况,由此,施工队伍多次更换,为进一步促进工人积极性,项目部每天在施工现场发放现金,即便如此,经过两个月的艰辛努力,该便道仅修建800余米。

      当时,施工正赶上雨季,爆破作业的危险和难度也随之加大,同时暴雨后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不可预见的次生灾害也使的便道施工进一步陷入僵局。

      为确保施工安全,进一步推进便道施工进度,项目部邀请雅砻江卡拉·杨房沟交通专用公路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卡杨中心)、卡杨中心二区管理部、华东院设代处、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咨询西北公司卡杨公路B标监理中心等相关人员多次现场勘察,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停止修建1号便道长枪以下游便道工作,改为架设一座跨度约500米的缆索吊完成设备过江及主体工程材料转运的工作。

      经项目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历时近四个月的修建,于2011年年初将一座荷载20吨、跨度463米、净空313米、仰角21°的缆索吊安装在雅砻大峡谷天堑之上,并于2011年2月14日将第一台挖掘机成功从雅砻江右岸吊至左岸卸货平台,自此,施工前期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及生活物资均通过这座大吨位缆索吊顺利过江,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3年6月底,正值控制性工程——茶地沟特长隧道施工攻坚阶段,杨引备临危受命,担任项目经理。当时正值“卡杨公路全线大干100天”及“抓质量、抢进度、保安全”活动期间,为确保大干目标的顺利实现,刚刚上任的项目经理杨引备执意驻前方施工营地指挥作战生产,并与现场一线工人同吃、同住;历经三个多月努力,项目经理杨引备现场解决各类重大问题20余次,亲自指导现场作业队,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人员机械调配等工作,避免和减少了人员设备窝工,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最终确保了茶地沟隧道上行线和下行线如期贯通和“大干100天”任务目标的提前实现。

      在卡杨中心统一安排和部署下,项目经理杨引备一心扑在工地,加上山上条件限制,三个月未能洗上澡,头发炸起,衣服上的水泥桨成了壳,胶鞋、雨靴也换了好几双。

      现场监理说,从没见过这么“卖命”的项目经理。

      截止12月8日,由中铁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卡杨公路土建Ⅳ标顺利实现全标段混凝土路面形成(明线段为全幅路面、特长隧道为上行线路面)目标。目前正在紧张推进各工作面剩余隧道初期支护、排水沟及路面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