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成都川菜博物馆 镇馆之宝是个泡菜坛子

14.05.2014  08:36

高清组图>>>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见习记者 李天琪 实习生 朱丹 摄影 方炜)是宝贝,都稀奇;不能拥有,也要仰其名观其形,是为博物馆的存在之道。但是一大伙人围着一个泡菜坛子转悠,这在博物馆界也是难见的景象。在成都川菜博物馆,一个泡菜坛子就成了镇馆之宝。这个全国首个以单一菜系为主题的博物馆,陈列着不少老四川、老成都的宝贝。泡菜、火锅、郫县豆瓣、宫保鸡丁、麻婆豆腐……你知道这些美食都是怎么来的吗?快走进这个舌尖上的博物馆,品味一番川菜的别样味道。

川菜?起源

无所不泡的四川泡菜

这个清代的青花四开光山水人物泡菜坛子,代表了四川泡菜登峰造极的一刻。”博物馆副馆长张辉强说,在那个时候,四川泡菜就已经从民间走进主流,“我们也收藏了很多泡菜坛子,从陶的到瓷的都有,但是这个特别在哪里?就在于这是官窑,用官窑的瓷器做泡菜坛子,说明当时泡菜已经不是普通百姓的专利,已经成为一道主流的小菜了。

张辉强说,四川泡菜的真正起源还未考据清楚,不过有文史记载的就有1400多年,“如果真要追溯,早在两汉时期,人们就开始用坛子装菜,用水密封,这也可以算作泡菜了。”张辉强介绍,四川泡菜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它的泡制方法和种类,“一方面是泡,不管韩国泡菜还是其他泡菜,都不是真正的泡,只是腌制;另一方面,四川泡菜可以说是无所不泡,可以说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可以做成泡菜,鲫鱼、毛肚、黄喉都可以泡!

在泡制的过程中,需要对湿度、温度、通风等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一坛小小的泡菜,是大自然外力相互作用最丰盛的结果。

去年底,韩国泡菜申遗成功在国内引起不小轰动,张辉强也期待有一天四川泡菜能够申遗,“在四川,泡菜随处可见,但对文化的传承意识,我们是缺少的,这一点还要努力。

逐渐崛起的四川火锅

同泡菜一样,火锅也是深深根植于川菜文化土壤的又一硕果,火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现在的火锅代表着一种饮食类别,而最早的“火锅”是指食物到从一个器皿到一个器皿中加热的烹调方式。

张辉强说,火锅是渔民为了驱寒祛湿而发明的一种食物烹饪方法,随后才越来越讲究。从博物馆里收藏的的“锅们”可以看出来当时人们制作火锅的器皿非常丰富,有耐受热的瓷器、传热快的铜器以及保温好的石器等。

现在想到火锅,可能就会直接想到辣椒,但是要知道,海椒漂洋过海来到四川,是湖广填四川之后的事情,在那之后,才有了如今四川火锅的雏形。”张辉强说,在清代,火锅是官宦人家聚会宴客的一道好菜。清末民初,火锅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但是也只是一家人在家吃。在建国之后,成都才渐渐有了专门的火锅店。

不同于重庆火锅,出现在川地的火锅口感柔和,没有重庆火锅的火爆劲儿,最早出现在成都地区的火锅店菜品单一,仅有毛肚以及少许蔬菜。发展到今天的四川火锅,由于川人对于舌尖文化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在传统火锅的基础上已经演变出了串串、冷锅、连锅汤等不同分支的体系,逐渐变得丰富和多样。

宫保鸡丁:在四川担任总督的丁宝桢,每遇宴客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很受客人欢迎。因其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后因丁宝桢官封太子,一般称为宫保,“宫保鸡丁”的名字也就慢慢被人们传开。

麻婆豆腐:清朝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有一陈姓店主之妻刘氏经常为来往的脚夫制作豆腐,其做的豆腐色香味俱全,因其面部有麻点,所以大家都把她制作的豆腐叫作“陈麻婆豆腐”。

郫县豆瓣:当年湖广填四川时移民们将蚕豆负于背上,一位叫陈逸仙的移民偶然发现发霉的豆瓣拌鲜辣椒吃味道鲜美,豆瓣酱也就随之传播开来。传统的豆瓣酱制作要经过翻、晒、露三个过程,也被称为“川菜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