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长吴远稳:放慢脚步 随心而行

11.07.2014  16:01

              人物名片: 吴远稳,男,汉族,宣威人,我校文艺美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 向 为 实 践 哲学、文艺美学、生态 美 学。2008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文学院,获文艺学硕士学位,同年到玉溪师院文学院任讲师,主讲 《写作》、《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西方文论》 等课程。自小生活在农耕的摇篮里,天性贴近自然,最爱黄土地、蓝天白云,最爱质朴人性、美丽家园。喜欢运动、阅读、写作、旅游。

              和博士吴远稳的采访就在春末夏初的早晨开始了,吴学长用他的亲切融化了我们的尴尬和距离。跟着他的脚步,我们开启了博士生活崭新的一天。

学术:灵动的交流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古老的哲语被古往今来无数好学之人奉为金玉良言。吴远稳便是这群践行者里最为努力的一个。多年来坚持的早起习惯,甚至可以不用闹钟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提醒便可以按时起床。早起的好习惯给身体上了发条,有了一个规律的生物钟。

  去食堂吃过早饭,读一会儿英语,便同我们一样去到教室准备即将到来的专业课学习。博士生的学习大多是课堂以外的形式,所以吴远稳分外珍惜同老师、同学的课堂时光。博士生上课,又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课前对课堂内容早已预习,这种预习不单是平日里我们要求的对课本有大概了解,而是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做出解读,并由此进行思考,在思维上进行创新,从而得出一些新东西。吴远稳说,“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有限的课堂里与导师进行思维的交流,得到真正的提升”。

  在我们看来,博士生的课堂更像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式的师生间的交流,从而碰撞出学术的火花。这里并没有齐刷刷的笔记声,也没有永远朝向讲义的目光,有的只是在言语交流时的肆意磅礴,有的只是在灵光闪现时上扬的嘴角、舒心的浅笑。博士生的课堂,更像是一群学问人的自由遨游。

生活:率性的行走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不是山中人。原以为博士生专业课那么少,那一定就可以好好玩了,但事实并不如此。

  同我们一样,下课吃食堂,吃完睡午觉。用学长的原话,“虽说食堂大锅饭味道不比家中小炒,但荤素搭配营养又安全”。小憩二十分钟后,照样规律地起床,泡一杯清茶,看一门专业书,翻几篇诗经,吟一两首小诗,兴致盎然时,也随心写一点文字。隔个一两日,便与图书馆来一次浪漫的邂逅。天气稍好,也会约上三五好友,找一茶室,就一壶清茗,畅谈至黄昏。淅淅细雨,吆喝室中棋友,听着窗外大珠小珠落玉盘,杀对手一个片甲不留。待到艳阳高照,在球场上任汗水挥毫泼墨。

  说起远在家乡、分隔两地的女友,吴远稳还是给了我一如既往的淡定表情,“我们没有大多数大学生情侣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我们都追求水长流的幸福”。从博士学长的口中得知,女友同他一样对学术充满了热情,并且也在为着更高的学术目标而奋斗。近千公里的距离并不能阻隔这一对志同道合、两情相悦的恋人,一样的人生追求让他们克服相思之苦,携手共进,一起憧憬并创造着属于彼此的美好未来。

后记

              博士的生活看似很枯燥,像一杯白水,寡而无味。要读的书太厚,要写的文太长,其实博士的生活更像一杯煮沸的白开水,正是有了学术这一味真火,才可以沸腾,才可以升华,才可以悟到生活的至真、至善、至纯。